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劳动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劳动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SNA(2008)框架下中国非正规就业规模估计方法与实证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24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第10-11页
  二、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第11-12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21页
  一、国外研究文献综述第12-16页
  二、国内研究文献综述第16-20页
  三、国内外文献述评第20-21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第21-24页
  一、研究目的与思路第21-22页
  二、研究方法第22-23页
  三、本文创新第23-24页
第二章 SNA(2008)对非正规就业的规定第24-34页
 第一节 非正规就业第24-26页
  一、非正规就业的概念第24页
  二、基于工作岗位的分类第24-26页
  三、工作岗位与雇员的理解第26页
 第二节 非正规就业与非正规部门就业的比较第26-30页
  一、非正规部门就业第26-29页
  二、非正规就业与非正规部门就业的联系第29页
  三、非正规就业与非正规部门就业的区别第29-30页
 第三节 我国非正规就业的概况第30-34页
  一、非正规就业的产生原因第30页
  二、非正规就业的界定第30-31页
  三、非正规就业的群体构成第31-32页
  四、非正规就业的功能第32-34页
第三章 非正规就业规模已有估算方法第34-41页
 第一节 直接调查方法第34-37页
  一、专项调查法第35-36页
  二、非专项调查法第36页
  三、多目标综合调查法第36-37页
 第二节 非正规就业规模估算第37-41页
  一、劳动力参与率法--汇总法第37-38页
  二、基于统计数据比较的差额法第38-39页
  三、潜变量测量法第39-41页
第四章 非正规就业规模估算方法改进第41-51页
 第一节 已有估算方法的比较与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第41-47页
  一、直接调查方法比较第41-44页
  二、间接估算与直接调查的比较第44-45页
  三、适用性分析第45-46页
  四、已有研究对非正规就业规模的估算第46-47页
 第二节 概率分析法Logit模型新方法的提出第47-51页
  一、Logit模型方法介绍第47-48页
  二、分类划分第48页
  三、Logit模型概率估计第48-51页
第五章 中国非正规就业规模的实证估算第51-68页
 第一节 汇总法第51-53页
  一、基于单位登记注册类型汇总法第51-52页
  二、基于城市抽样调查的汇总法第52-53页
 第二节 差额法第53-57页
  一、基于单位注册登记类型差额法第53-55页
  二、基于单位登记注册类型的汇总法与差额法结合第55-57页
 第三节 潜变量测量法MIMIC模型第57-62页
  一、变量筛选第57-60页
  二、模型分析第60-62页
 第四节 概率分析法Logit模型第62-66页
  一、数据说明第62-64页
  二、概率估算第64-65页
  三、结果分析第65-66页
  四、概率分析法的优点第66页
 第五节 模型比较与分析第66-68页
  一、估算方法简便性第66-67页
  二、估算结果准确性第67-68页
第六章 小结与研究展望第68-70页
 第一节 小结第68-69页
 第二节 研究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5页
附录第75-77页
致谢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浙江省创新农作制度经济效益分析--以姜稻模式为例
下一篇:FDI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市场结构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