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4页 |
·引言 | 第16-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7-21页 |
·实验研究 | 第17-18页 |
·理论分析研究 | 第18-19页 |
·数值模拟研究 | 第19-21页 |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刚性弹侵彻半无限厚靶的理论研究 | 第24-40页 |
·引言 | 第24页 |
·空腔膨胀理论 | 第24-28页 |
·侵彻阻力和侵彻深度的一般表达形式 | 第25-26页 |
·半球形弹头刚性弹侵彻深度的计算公式 | 第26-27页 |
·卵形弹头刚性弹侵彻深度的计算公式 | 第27-28页 |
·速度势和速度场理论 | 第28-29页 |
·半经验公式 | 第29-33页 |
·侵彻金属材料的半经验公式 | 第29-31页 |
·侵彻混凝土类材料的半经验/经验公式 | 第31-33页 |
·与试验数据比较及讨论 | 第33-37页 |
·侵彻铝靶的试验及对比计算 | 第33-35页 |
·侵彻混凝土靶的试验及对比计算 | 第35-37页 |
·弹头形状对侵彻深度的影响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长杆弹高速侵彻半无限厚靶的理论研究 | 第40-57页 |
·引言 | 第40页 |
·长杆弹高速侵彻半无限厚靶的理论模型 | 第40-48页 |
·A-T模型 | 第40-43页 |
·S-W-Z-S模型 | 第43-45页 |
·R-M-M模型 | 第45-46页 |
·A-W模型 | 第46-47页 |
·Z-H模型 | 第47页 |
·L-W模型 | 第47-48页 |
·六个侵彻模型的比较 | 第48-53页 |
·影响长杆弹高速侵彻性能的典型因素 | 第53-56页 |
·长杆弹的动态屈服强度对侵深的影响 | 第53-54页 |
·靶体的动态屈服强度对侵深的影响 | 第54-55页 |
·长杆弹的长径比对侵深的影响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大范围着速的侵彻问题的组合分析模型 | 第57-67页 |
·引言 | 第57-58页 |
·过渡区的侵彻机理和试验现象 | 第58-60页 |
·过渡区靶板阻力的唯象模型和侵彻深度的计算公式 | 第60-61页 |
·过渡区边界速度的确定方法 | 第61-63页 |
·临界刚体速度V_r | 第61-63页 |
·临界侵蚀速度V_(th) | 第63页 |
·三段组合式分析模型 | 第63-64页 |
·与试验数据比较及讨论 | 第64-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钨合金杆侵彻半无限厚铝靶的数值模拟 | 第67-79页 |
·引言 | 第67-68页 |
·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68-69页 |
·材料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 第69-73页 |
·失效应变的影响 | 第69-71页 |
·屈服强度的影响 | 第71页 |
·剪切模量的影响 | 第71-72页 |
·着速在785 m/s至1924 m/s范围内侵彻试验的数值模拟 | 第72-73页 |
·弹头形状对侵彻深度的影响 | 第73-74页 |
·侵彻深度与长径比的关系 | 第74-75页 |
·大范围着速的长杆弹侵彻问题 | 第75-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六章 侵彻混凝土靶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79-107页 |
·引言 | 第79页 |
·侵彻钢筋混凝土靶的建模问题 | 第79-84页 |
·钢筋混凝土靶的建模方法 | 第81-82页 |
·动能弹侵彻钢筋混凝土靶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82-84页 |
·材料失效判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 第84-86页 |
·含筋率和配筋方式对靶板抗侵彻性能的影响 | 第86-88页 |
·调整钢筋直径的大小改变体积含筋率 | 第86-87页 |
·调整钢筋排列的疏密改变体积含筋率 | 第87-88页 |
·弹着点对侵彻能力的影响 | 第88-89页 |
·任意着靶位置的剩余速度/侵彻深度的预估公式 | 第89-95页 |
·入射倾角和攻角对侵彻毁伤的影响 | 第95-106页 |
·入射倾角对侵彻毁伤的影响 | 第96-104页 |
·攻角对侵彻毁伤的影响 | 第104-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7-111页 |
·全文工作总结 | 第107-109页 |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09-110页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18-120页 |
致谢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