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非功能需求交互的语义建模和自动化推理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图表目录第12-15页
1 绪论第15-23页
   ·研究背景第15-17页
   ·研究问题和目标第17-19页
   ·研究意义第19-20页
   ·论文研究内容第20-21页
   ·论文组织结构第21-23页
2 研究现状综述第23-35页
   ·非功能需求建模与表示方法第23-24页
   ·非功能需求框架第24-27页
     ·非功能需求框架的过程模型第24页
     ·非功能需求知识库组件第24-25页
     ·柔目标依存图第25-27页
   ·需求交互第27-29页
     ·功能需求交互第27-28页
     ·非功能需求交互第28-29页
   ·本体论和本体建模第29-30页
     ·本体的概念及其分类第29页
     ·本体描述语言第29页
     ·本体的设计原则和方法第29-30页
     ·本体建模工具第30页
   ·描述逻辑第30-32页
   ·非功能需求的本体模型和知识表示第32-35页
     ·非功能需求本体化研究第32-33页
     ·非功能需求的知识表示方法研究第33-35页
3 非功能需求框架的本体建模方法第35-51页
   ·柔目标依存图的形式化描述第35-37页
   ·非功能需求的形式化本体建模第37-45页
     ·在语义表示方面的领域和范围第37页
     ·重用已有的领域概念第37-38页
     ·本体中的概念第38-39页
     ·本体中的类层次结构第39-40页
     ·本体中类的属性第40-42页
     ·非功能需求本体的关系建模第42-45页
   ·非功能需求本体的公理第45-47页
   ·分析与评价第47-50页
     ·非功能需求本体建模中关系设计模式的比较第48-49页
     ·本文研究与已有非功能需求本体建模工作的比较第49-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4 柔目标依存图的语法规则和一致性检验第51-77页
   ·问题分析第51-52页
   ·非功能需求的知识表示框架第52-55页
     ·术语知识组件第53页
     ·断言知识组件第53-54页
     ·规则库第54-55页
   ·规则语言第55-57页
     ·语法结构第55-56页
     ·规则语义的内置函数第56-57页
   ·柔目标分解的一致性和语法规则第57-64页
     ·柔目标分解的原子规则第57-58页
     ·柔目标的分解的结构性第58-60页
     ·柔目标的分解的逻辑单一性第60-61页
     ·柔目标类别的相关性第61-62页
     ·柔目标分解的语境相关性第62-64页
   ·柔目标关联的一致性和语法规则第64-69页
     ·柔目标关联的原子规则第64-65页
     ·反自反性第65-67页
     ·无多重边第67-68页
     ·无回路第68-69页
   ·柔目标依存图实例模型的度量第69-72页
   ·实验研究第72-75页
     ·实验工具和数据第72-73页
     ·实验过程和结果第73-75页
   ·本章小结第75-77页
5 柔目标依存图中非功能需求满足性评估和语义路径关联第77-103页
   ·开放世界假设和封闭世界假设第77-78页
     ·开放世界假设第77页
     ·封闭世界假设第77-78页
   ·非功能需求的可满足性评估第78-83页
     ·可满足性评估过程第78-79页
     ·柔目标层次化第79-80页
     ·柔目标和依存的可满足性标识第80页
     ·柔目标依存的满足性影响评估第80-82页
     ·柔目标可满足性标签传递第82-83页
   ·柔目标满足性评估的语义规则和自动化推理第83-89页
     ·柔目标分解依存影响的语义表示和推理规则第83-85页
     ·柔目标关联依存影响的语义表示和推理规则第85-87页
     ·柔目标可满足性标签传递的语义表示和推理规则第87-89页
   ·非功能需求的隐式依存和关联规则第89-92页
     ·非功能需求隐式依存的关联规则第89-90页
     ·关联规则的语义表示和推理第90-92页
   ·非功能需求的语义路径关联和相容与失配第92-97页
     ·非功能需求的相容与失配第92页
     ·非功能需求的语义路径关联第92-95页
     ·非功能需求失配的语义表示第95-97页
     ·非功能需求失配的检测规则第97页
   ·实验案例研究第97-100页
     ·实验工具和数据第97-98页
     ·实验案例研究过程和结果第98-100页
   ·分析与评价第100-102页
     ·与相关研究工作的比较第100-101页
     ·本文研究的局限性第101-102页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6 功能需求交互对非功能需求关联的影响与检测方法第103-131页
   ·软件需求的依存和建模第103-108页
     ·需求依存的类别第103-104页
     ·需求依存的表示第104-106页
     ·实例分析第106-108页
   ·功能需求交互的机理分析第108-112页
     ·功能需求交互的层次第108-109页
     ·功能需求交互的模型第109-110页
     ·功能需求交互的模式第110-111页
     ·功能需求交互的场景第111-112页
   ·需求交互的语义表示和检测规则第112-121页
     ·行为需求的本体模型和语义表示第112-114页
     ·功能需求交互的语义建模和表示第114-117页
     ·功能需求交互的语义规则第117-121页
   ·功能需求交互与非功能需求的隐式关联第121-123页
     ·隐式关联语义表示第121-122页
     ·隐式关联的推理规则第122-123页
   ·案例研究第123-128页
     ·案例系统简介第123页
     ·案例研究过程与结果第123-128页
   ·分析和评价第128-129页
     ·对比分析第128-129页
     ·局限性第129页
   ·本章小结第129-131页
7 总结和展望第131-133页
   ·研究工作总结第131-132页
   ·进一步研究展望第132-133页
致谢第133-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49页
附录第149-150页
 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9-150页
 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荀子正义思想研究
下一篇:韩国柳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