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海洋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夏季胶州湾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4页
1. 绪论第14-37页
     ·问题的提出第14-17页
       ·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是应对近岸海洋环境严峻形势的需要第15页
       ·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定义第15-16页
       ·以青岛—胶州湾为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示例的典型性意义第16-17页
     ·研究现状第17-30页
       ·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进展第17-22页
       ·海湾环境容量研究进展第22-23页
       ·胶州湾水质模型、环境容量研究进展第23-28页
       ·入海污染物总量分配技术研究进展第28-30页
     ·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的制约因素与不足第30-34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4-37页
2. 环胶州湾地区环境污染现状分析第37-66页
     ·胶州湾概况第37-43页
       ·胶州湾自然地理概况第37-38页
       ·胶州湾面临的主要环境压力第38-43页
     ·胶州湾水质因子分布特征第43-53页
       ·调查时间及站位布设第43-44页
       ·胶州湾水质因子空间分布特征第44-50页
       ·胶州湾营养盐结构及潜在富营养化评价第50-52页
       ·胶州湾水质富营养化评价第52-53页
     ·胶州湾主要污染源特征第53-61页
       ·胶州湾主要污染源分析第53-56页
       ·胶州湾主要排污单元划分第56-61页
     ·环胶州湾主要污染源分析第61-64页
       ·主要河流污染源第61-63页
       ·主要排污单元污染物入海通量第63-64页
     ·本章小结第64-66页
3. 胶州湾三维漫滩非保守物质水质模型第66-91页
     ·水动力模型第66-71页
       ·水深及网格配置第67-68页
       ·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第68-70页
       ·斜压效应第70-71页
     ·水质模型第71-81页
       ·胶州湾水质模式框架第72页
       ·胶州湾水质模式:控制方程第72-73页
       ·胶州湾水质模式:生态过程第73-79页
       ·胶州湾水质模式的生态参数取值第79-80页
       ·胶州湾水质模式设置第80-81页
     ·模拟结果验证与讨论第81-89页
       ·潮波系统第81-85页
       ·潮流与余流第85-87页
       ·生态要素模拟评估第87-89页
     ·本章小结第89-91页
4. 夏季胶州湾入海污染物总量分配第91-114页
     ·计算方法第91-95页
       ·优化模型第91-92页
       ·污染源的设置第92-93页
       ·水质控制点的设定第93-95页
     ·污染源-水质响应系数第95-100页
     ·入海污染物最优化分配第100-101页
     ·考虑公平性的入海污染物优化分配第101-106页
       ·方法介绍第102-103页
       ·指标及权重选择第103-105页
       ·结果第105-106页
     ·考虑源强变化的潮周期内入海污染物优化分配第106-110页
       ·模型及方法第107-109页
       ·结果第109-110页
     ·响应系数场不确定的定性分析第110-113页
     ·小结第113-114页
5. 污染控制优化的情景分析与决策分析第114-134页
   ·情景方案设置第114-117页
   ·模拟结果分析第117-122页
   ·决策分析第122-126页
       ·指标及权重第122-123页
       ·指标分析第123-125页
       ·综合评分第125-126页
   ·胶州湾陆源污染物总量控制对策第126-132页
       ·主要原则第126-131页
       ·主要手段第131-132页
   ·小结第132-134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34-139页
   ·主要结论第134-136页
   ·主要创新点第136-137页
   ·不足与展望第137-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56页
致谢第156-158页
个人简历第158页
已发表学术论文第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多模态动态性建模研究
下一篇:柞蚕微孢子虫检测及感染柞蚕中肠转录组及蛋白质组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