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空间形态与河流关系的规划设计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的必要性 | 第9-10页 |
·研究的重要性 | 第10-11页 |
·关于城市空间形态 | 第11-14页 |
·概念的阐述 | 第11页 |
·城市空间形态理论与实践 | 第11-14页 |
·研究方法、框架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研究框架 | 第14-16页 |
第2章 城市空间形态规划与河流的关系 | 第16-25页 |
·城市空间形态与河流关系的类型 | 第16-18页 |
·按照水系形态划分 | 第16页 |
·按照路网划分 | 第16-17页 |
·按照功能划分 | 第17页 |
·按照城市中心位置划分 | 第17-18页 |
·国内外案例与分析 | 第18-21页 |
·北京城市空间形态与永定河的关系 | 第21-25页 |
·永定河水系对北京城市形态形成的作用 | 第22-24页 |
·北京城市形态对永定河水系的影响 | 第24-25页 |
第3章 城市空间形态规划与河流协调的方法 | 第25-32页 |
·河流主导城市肌理的形成 | 第25-28页 |
·城市肌理的概念与要素 | 第25-26页 |
·河流主导城市肌理形成的方法 | 第26-28页 |
·河流作为城市开放空间的骨架 | 第28-29页 |
·河流主导城市开放空间的形成 | 第28页 |
·河流引导建立城市开放空间的网络 | 第28-29页 |
·城市空间视觉效果与河流呼应 | 第29-32页 |
·河流沿岸的城市空间视觉设计 | 第29-31页 |
·河流自身的空间视觉设计 | 第31-32页 |
第4章 项目背景 | 第32-40页 |
·区位 | 第32-33页 |
·背景概况 | 第33-40页 |
·自然与资源条件 | 第33-39页 |
·人文与社会经济条件 | 第39-40页 |
第5章 现状分析 | 第40-47页 |
·现状情况 | 第40-46页 |
·山水格局分析 | 第40页 |
·土地利用情况分析 | 第40-42页 |
·水系情况分析 | 第42-43页 |
·绿化植被情况分析 | 第43-44页 |
·交通分析 | 第44页 |
·建筑分析 | 第44-45页 |
·存在问题 | 第45-46页 |
·综合评价 | 第46-47页 |
·制约因素 | 第46页 |
·优势与动力 | 第46-47页 |
第6章 城市空间形态规划 | 第47-70页 |
·规划原则 | 第47页 |
·规划策略 | 第47-49页 |
·规划范围 | 第47页 |
·规划定位与目标 | 第47-48页 |
·规划依据 | 第48-49页 |
·城市空间形态规划设计 | 第49-70页 |
·研究范围内的规划策略 | 第49-50页 |
·城市空间形态规划 | 第50-70页 |
第7章 节点设计 | 第70-81页 |
·场地概况 | 第70页 |
·场地分析 | 第70-72页 |
·场地区位、面积 | 第70页 |
·场地及周边用地情况 | 第70-71页 |
·交通体系 | 第71-72页 |
·服务对象 | 第72页 |
·场地设计 | 第72-81页 |
·功能分区 | 第72-74页 |
·设计方案生成 | 第74-81页 |
第8章 总结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表格目录 | 第84-85页 |
插图目录 | 第85-88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