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元江红宝石的矿物宝石学特征及热处理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综述 | 第8-14页 |
| ·红宝石的简介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8-12页 |
| ·云南元江红宝石概况 | 第12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云南元江红宝石的地质特征与成因类型 | 第14-20页 |
| ·云南元江及周边地区红宝石矿地质背景 | 第14-16页 |
| ·元江红宝石矿体的地理位置 | 第14页 |
| ·地质构造 | 第14-16页 |
| ·岩石矿物特征 | 第16-18页 |
| ·岩石类型 | 第16-17页 |
| ·含红宝石大理岩的基本特征 | 第17-18页 |
| ·元江红宝石矿床 | 第18-20页 |
| ·元江红宝石矿床成因类型 | 第18页 |
| ·元江红宝石的矿床特征 | 第18-20页 |
| 第三章 元江红宝石的矿物宝石学特征研究 | 第20-47页 |
| ·实验样品及基础分析 | 第20-23页 |
| ·实验样品 | 第20-21页 |
| ·基础分析 | 第21-23页 |
| ·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 | 第23-25页 |
| ·X射线粉晶衍射测试 | 第23页 |
| ·结果分析 | 第23-25页 |
| ·电子探针分析 | 第25-26页 |
| ·电子探针测试 | 第25页 |
| ·结果分析 | 第25-26页 |
| ·讨论 | 第26页 |
| ·扫描电镜分析 | 第26-28页 |
| ·扫描电镜测试 | 第26-28页 |
| ·结果分析 | 第28页 |
| ·电子顺磁共振分析 | 第28-30页 |
| ·电子顺磁共振测试 | 第29页 |
| ·结果分析 | 第29-30页 |
| ·拉曼光谱分析 | 第30-33页 |
| ·拉曼光谱测试 | 第30-32页 |
| ·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 ·光荧光光谱分析 | 第33-39页 |
| ·光荧光光谱测试 | 第33-37页 |
| ·结果分析 | 第37-39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9-40页 |
| ·红外光谱测试 | 第39-40页 |
| ·结果分析 | 第40页 |
|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分析 | 第40-42页 |
|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测试 | 第40页 |
| ·结果分析 | 第40-42页 |
| ·致色机理分析 | 第42-47页 |
| ·Cr的作用 | 第42-43页 |
| ·Ti的作用 | 第43-44页 |
| ·Fe的作用 | 第44-45页 |
| ·Fe、Ti离子的电荷转移作用 | 第45-47页 |
| 第四章 云南元江红宝石的热处理初步研究 | 第47-56页 |
| ·热处理工艺概论 | 第47-48页 |
| ·实验原理 | 第48-49页 |
| ·实验工艺与流程 | 第49-51页 |
| ·实验设备与实验所需材料 | 第49页 |
| ·实验流程 | 第49-50页 |
| ·实验工艺 | 第50-51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1-56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56-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参考资料 | 第59-63页 |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