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9-33页 |
·复合命题推理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心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 第9-16页 |
·复合命题推理的含义及类型 | 第9-10页 |
·复合命题推理的研究范式及心理学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国内外关于复合命题推理的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复合命题推理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地位和意义 | 第16页 |
·复合命题推理的心理模型理论及研究 | 第16-27页 |
·心理模型理论简介 | 第16-17页 |
·复合命题推理心理模型理论的理论体系 | 第17-18页 |
·心理模型的建构及正面信息表征的实现 | 第18-22页 |
·复合命题推理心理模型的相关研究 | 第22-27页 |
·复合命题推理中的学习及其相关研究 | 第27-29页 |
·复合命题推理中的学习的定义 | 第27-28页 |
·复合命题推理中学习的研究范式 | 第28页 |
·复合命题推理中的关于学习研究评述 | 第28-29页 |
·本研究的动机、思路及逻辑框架 | 第29-30页 |
·本研究的动机 | 第29页 |
·研究的思路及逻辑框架 | 第29-30页 |
·研究意义 | 第30-31页 |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30-31页 |
·本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31页 |
·通过检测任务探讨复合命题推理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 | 第31-32页 |
·资料处理的方式方法 | 第32-33页 |
·定量资料 | 第32页 |
·定性资料 | 第32-33页 |
2 检测任务一:单陈述任务下大中学生复合命题推理能力及其发展 | 第33-44页 |
·研究目的与假设 | 第33页 |
·研究方法 | 第33-36页 |
·被试的选取及分配 | 第33-34页 |
·研究设计 | 第34页 |
·研究材料 | 第34-35页 |
·研究程序 | 第35-36页 |
·检测任务一的结果和分析 | 第36-42页 |
·不同性别、不同年级段对不同推理类型能力的显著性检验 | 第36-41页 |
·三类不同心理模型在年级段间的差异 | 第41-42页 |
·检测任务一的小结 | 第42-44页 |
3 检测任务二:双陈述任务下大中学生复合命题推理的"正面表征偏向" | 第44-52页 |
·研究目的与假设 | 第44页 |
·研究方法 | 第44-47页 |
·被试的选取及分配 | 第44-45页 |
·研究设计 | 第45页 |
·研究材料 | 第45-46页 |
·研究程序 | 第46-47页 |
·检测任务二的结果和分析 | 第47-51页 |
·推理问题的正确率(%)和平均信心等级 | 第47-49页 |
·年级段、推理类型和问题格式对推理成绩影响的方差分析 | 第49-51页 |
·检测任务二的小结 | 第51-52页 |
4 检测任务三:学习对双陈述任务下大学生复合命题推理的影响 | 第52-58页 |
·研究目的与假设 | 第52页 |
·研究方法 | 第52-56页 |
·被试的选取及分配 | 第52页 |
·研究设计 | 第52页 |
·研究材料 | 第52-53页 |
·研究程序 | 第53-56页 |
·检测任务三的结果和分析 | 第56-57页 |
·检测任务三的小结 | 第57-58页 |
5 综合讨论与结论 | 第58-65页 |
·综合讨论 | 第58-63页 |
·关于年级段、性别和推理类型对复合命题推理能力发展的影响作用 | 第58-60页 |
·关于验证在复合命题推理领域心理模型理论的正确性 | 第60-61页 |
·关于问题格式对复合命题推理能力的影响及正面信息表征的存在 | 第61-62页 |
·关于学习对大学生的复合命题推理能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页 |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63-65页 |
6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7 附录 | 第69-79页 |
·附录一(检测任务一) | 第69-71页 |
·附录二(检测任务二) | 第71-75页 |
·附录三(检测任务三) | 第75-79页 |
后记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