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5-31页 |
·热带云雾林的概念及主要类型 | 第16-19页 |
·国外云雾林的研究现状 | 第19-25页 |
·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研究 | 第20-21页 |
·云雾林结构特征的形成机制 | 第21-22页 |
·云雾林水文状况的研究 | 第22-23页 |
·雾露水的测定方法 | 第23页 |
·全球气候变化对热带云雾林的影响 | 第23-25页 |
·其它相关研究 | 第25页 |
·国内云雾林研究状况 | 第25页 |
·云雾林受威胁的状况 | 第25-26页 |
·对云南山苔藓矮林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 | 第26-29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9-30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30-31页 |
第二章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 第31-35页 |
·研究地区概况 | 第31-33页 |
·老君山自然保护区 | 第31页 |
·分水岭自然保护区 | 第31-32页 |
·黄莲山自然保护区 | 第32页 |
·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第32-33页 |
·无量山自然保护区 | 第33页 |
·大雪山自然保护区 | 第33页 |
·苏典国有林 | 第33页 |
·相关资料的调研 | 第33-35页 |
第三章 云南山顶苔藓矮林的群落生态学特征 | 第35-61页 |
·研究方法 | 第36-37页 |
·野外样地的调查 | 第36页 |
·资料整理及数据分析 | 第36页 |
·数据处理的方法及依据 | 第36-37页 |
·各研究地点物种组成 | 第37-48页 |
·麻子壳柯–厚叶杜鹃群落(Lithocarpus variolosus–Rhododendron sinogrande community) | 第37-39页 |
·红椎–疏花槭群落(Castanopsis echidnocarpa –Acer laxiflorum community) | 第39-40页 |
·大果木莲–膜叶木瓜红群落(Manglietia grandis–Rehderodendron membranifolium community) | 第40-42页 |
·硬叶柯–露珠杜鹃群落(Lithocarpus crassifolius–Rhododendron irroratum community) | 第42-43页 |
·露珠杜鹃–硬壳柯群落(Rhododendron irroratum–Lithocarpus hancei community) | 第43-45页 |
·马缨杜鹃–截果柯群落(Rhododendron delavayi–Lithocarpus truncatus community) | 第45-47页 |
·大花八角–灰背叶柯群落(Illicium macranthum–Lithocarpus hypoglaucus community) | 第47-48页 |
·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 | 第48-56页 |
·各样地物种丰富度及构成 | 第48-49页 |
·各研究样地植物生活型特征和径级结构 | 第49-52页 |
·各样地植物叶级谱 | 第52页 |
·叶缘、叶尖、叶质和落叶习性 | 第52-56页 |
·群落的径级结构 | 第56页 |
·群落的聚类分析 | 第56-59页 |
·各群落乔木层物种多样性 | 第59-61页 |
第四章 云南山顶苔藓矮林种子植物的科、属、种区系特征 | 第61-89页 |
·研究方法 | 第61-62页 |
·植物种类收集及标本采集 | 第61-62页 |
·植物区系分析方法 | 第62页 |
·各山顶苔藓矮林种子植物的区系组成 | 第62-80页 |
·老君山山顶苔藓矮林种子植物区系 | 第62-64页 |
·分水岭山顶苔藓矮林种子植物区系 | 第64-67页 |
·黄莲山山顶苔藓矮林种子植物区系 | 第67-70页 |
·哀牢山山顶苔藓矮林种子植物区系 | 第70-72页 |
·无量山山顶苔藓矮林种子植物区系 | 第72-74页 |
·大雪山山顶苔藓矮林种子植物区系 | 第74-77页 |
·苏典山顶苔藓矮林种子植物区系 | 第77-80页 |
·云南山顶苔藓矮林植物科、属、种的区系特点 | 第80-89页 |
第五章 云南山顶苔藓矮林的主要环境特征 | 第89-103页 |
·研究方法 | 第90-91页 |
·取样方法 | 第90页 |
·分析方法 | 第90-91页 |
·土壤养分特征 | 第91-93页 |
·云南山顶苔藓矮林土壤水分特征 | 第93-100页 |
·哀牢山主要植被土壤水分变化规律 | 第93-96页 |
·哀牢山主要植被类0–10 cm与10–20 cm土壤湿度年变化规律比较 | 第96-99页 |
·哀牢山各类型植被年平均土壤湿度比较 | 第99-100页 |
·山顶苔藓矮林的主要环境特征分析 | 第100-103页 |
第六章 讨论 | 第103-113页 |
·云南山顶苔藓矮林起源 | 第103-104页 |
·云南山顶苔藓矮林的群落结构 | 第104-106页 |
·云南山顶苔藓矮林与世界云雾林之间的关系 | 第106-109页 |
·云南山顶苔藓矮林的环境特征 | 第109页 |
·有关热带云雾林定义 | 第109-110页 |
·山顶苔藓矮林的现状及对保护的暗示 | 第110-111页 |
·研究展望 | 第111-113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13-117页 |
·云南山顶苔藓矮林群落学特征 | 第113-114页 |
·云南山顶苔藓矮林种子植物区系特征 | 第114页 |
·云南山顶苔藓矮林环境特征 | 第114-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8页 |
在读期间完成的论文目录 | 第128-129页 |
致谢 | 第129-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