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硅酸盐工业论文--水泥工业论文--原料和混合材料论文

几种改性三乙醇胺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水泥性能影响的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符号说明第11-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8页
   ·水泥助磨剂的社会背景第13页
   ·助磨剂的定义及分类第13-15页
   ·助磨剂发展简史第15页
   ·助磨剂的作用机理第15-18页
     ·国外对助磨剂作用机理的探讨第15-16页
     ·国内对助磨剂作用机理的探讨第16-18页
       ·薄膜假说第16-17页
       ·流动性学说第17页
       ·防止颗粒的并合聚结和削弱颗粒强度的机理第17页
       ·反粘附效应第17-18页
   ·助磨剂性能的评价第18-25页
     ·水泥粒度的表征第18-21页
       ·筛析法第18-19页
       ·勃氏比表面积法第19页
       ·平均粒径第19-20页
       ·颗粒分布第20-21页
     ·水泥胶砂抗压强度第21-22页
     ·标准稠度需水量第22页
     ·水泥胶砂流动度第22-23页
     ·SEM第23-24页
     ·XRD第24页
       ·水化产物的判别第24页
       ·水化产物的研究第24页
     ·孔结构第24-25页
   ·国内外水泥助磨剂发展现状第25-27页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7-28页
第二章 改性三乙醇胺化合物的合成第28-34页
   ·实验试剂及规格第28页
   ·主要实验仪器及型号第28页
   ·三乙醇胺乙酸酯的制备第28-32页
     ·合成方法第28-29页
     ·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实验结果第29-30页
     ·GC分析第30-31页
     ·FTIR分析第31-32页
   ·三乙醇胺马来酸酯的制备第32-34页
     ·合成方法第32页
     ·醋化物酸值的测定第32-33页
     ·酯化率的测定第33页
     ·酯化时间对反应进程的影响第33-34页
   ·三乙醇胺硫酸酯的制备第34页
     ·合成方法第34页
   ·马来酸三乙醇胺盐及油酸三乙醇胺盐的制备第34页
     ·合成方法第34页
   ·本章小结第34页
第三章 改性三乙醇胺化合物作为水泥助磨剂的性能测试方法第34-38页
   ·引言第34-35页
   ·改性三乙醇胺作用下的水泥性能测试第35-37页
     ·原料及测试设备第35页
     ·改性三乙醇胺对C-S-H的影响第35-36页
       ·实验原料第35-36页
       ·样品制备第36页
     ·水泥颗粒比表面积的测定第36页
     ·水泥颗粒粒径分布的测定第36页
     ·水泥水化不同期龄后抗压抗折强度的测定第36-37页
     ·水化产物形貌第37页
     ·水化产物的物相判别第37页
     ·孔结构分析第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改性三乙醇胺化合物对水泥性能影响的评价结果第38-66页
   ·引言第38页
   ·最佳掺量及粉磨时间的确定第38-42页
   ·水泥颗粒粒径的变化第42-43页
   ·对水泥强度的影响第43-44页
   ·不同助磨剂作用下水化硅酸钙的结构变化第44-47页
   ·XRD分析水化历程第47-53页
     ·早期水化第47-48页
     ·后期水化第48-53页
   ·扫描电镜结果第53-59页
     ·硬化水泥浆体早期结构第54页
     ·硬化水泥浆体28天结构第54-59页
   ·孔结构分析第59-63页
     ·用BET公式测定比表面积第60页
     ·BJH孔结构第60-63页
   ·助磨增强机理探讨第63-65页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第66-68页
   ·结论第66-67页
   ·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3页
致谢第73-7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与专利第74-75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5-甲基-2-乙酰基呋喃与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下一篇:二价元素A位掺杂对钙钛矿气敏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