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理论论文

地方人大立法听证制度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8-9页
一、立法听证制度概述第9-14页
 (一) 立法听证的概念和特征第9-11页
  1. 立法听证的概念第9-11页
  2. 立法听证的特征第11页
 (二) 立法听证的功能第11-14页
二、立法听证制度的历史沿革与理论基础第14-19页
 (一) 立法听证制度的历史沿革第14-16页
  1. 立法听证制度在西方国家的历史沿革第14页
  2. 立法听证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发展情况第14-16页
 (二) 立法听证制度的理论基础第16-19页
  1. 西方立法听证制度的理论基础第16-17页
  2. 我国立法听证制度的理论(或规范)基础第17-19页
三、我国目前地方人大立法听证的现状、问题及成因第19-27页
 (一) 我国地方人大立法听证的现状第19-23页
  1. 地方人大立法听证规则第19页
  2. 地方人大立法听证范围第19页
  3. 地方人大立法听证的时机选择第19-20页
  4. 地方人大立法听证会动议主体第20页
  5. 地方人大立法听证参加人的遴选第20-22页
  6. 地方人大立法听证会的程序第22-23页
  7. 地方人大立法听证报告的内容第23页
 (二) 地方人大立法听证存在的问题第23-25页
  1. 立法听证规则不完善第23页
  2. 立法听证陈述人的确定机制尚需完善第23-24页
  3. 立法听证陈述人的权利得不到充分保障第24页
  4. 立法听证还未能真正、全面公开,透明度不高第24页
  5. 立法听证的部分程序缺失或不完善第24-25页
  6. 部分立法听证会陈述人间论辩不足第25页
  7. 听证效能不强第25页
 (三) 地方人大立法听证存在问题的成因第25-27页
  1. 立法听证规则不完善的原因第25-26页
  2. 听证陈述人确定机制和权利保障机制不完善的原因第26页
  3. 立法听证中论辩不足产生的原因第26页
  4. 听证效力不强的原因第26-27页
四、完善我国地方人大立法听证制度的思考第27-39页
 (一) 制定科学的立法听证规则第27-28页
 (二) 完善立法听证陈述人的确定机制及其权利保障机制第28-32页
  1. 科学确立立法听证陈述人的确定机制第28-29页
  2. 完善立法听证陈述人的权利保障机制第29-32页
 (三) 完善我国地方人大立法听证的具体程序第32-36页
  1. 完善立法听证的动议程序第32-33页
  2. 完善立法听证的辩论环节第33-34页
  3. 立法听证中引入"证据"交换环节第34-35页
  4. 提高立法听证的透明度第35-36页
  5. 建立立法听证反馈机制第36页
 (四) 正确合理地使用立法听证成果第36-39页
  1. 合理使用立法听证笔录第37页
  2. 科学运用立法听证报告第37页
  3. 强化立法听证报告的效力第37-39页
结论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致谢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隐私权的公法保护
下一篇:新形势下公安机关警察人力资源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