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水平 | 第11-15页 |
·编务系统的发展现状与水平 | 第11-12页 |
·手写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水平 | 第12-13页 |
·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困难 | 第13-14页 |
·解决方案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论文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16-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6-18页 |
第三章 手写批注技术的研究 | 第18-37页 |
·手写技术的研究 | 第18-23页 |
·手写技术实现的必要性 | 第18-19页 |
·手写技术实现方案 | 第19-23页 |
·在线手写批注文档技术 | 第23-28页 |
·实现在线手写批注文档面临的困难 | 第23-24页 |
·解决方案 | 第24-28页 |
·手写批注文档控件的研究与开发 | 第28-35页 |
·ActiveX插件技术及其安全模型 | 第28-30页 |
·手写批注文档控件开发方案 | 第30页 |
·基于 Dsoframer的手写批注技术的实现 | 第30-33页 |
·文件痕迹保留技术 | 第33-34页 |
·利用 WORD版本功能保存多人审稿批注版本 | 第34-35页 |
·利用插件技术实现 WORD文档与浏览器的集成控制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手写批注文档的安全性研究 | 第37-43页 |
·手写批注文档加密的必要性 | 第37页 |
·数字签名技术 | 第37-38页 |
·数字签名的一般模式 | 第38-39页 |
·认证方法的改进——手写签名与数字签名双重认证 | 第39-40页 |
·新认证模式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 第40-41页 |
·用户手写签名模版数据库的建立 | 第40-41页 |
·用户双钥的产生及公钥注册 | 第41页 |
·新认证模式的运行流程 | 第41-42页 |
·用户加密及发送签名文件 | 第42页 |
·用户接收及认证签名文件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编务系统的设计理论研究 | 第43-50页 |
·将工作流技术引入编务系统 | 第43-47页 |
·面向工作流的编务系统 | 第43-45页 |
·数据跨流程定向转换 | 第45-46页 |
·基于角色的访问权限控制 | 第46-47页 |
·建立审稿专家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 | 第47页 |
·编务工作网络化 | 第47-49页 |
·选题、组稿与审稿的实时化和一体化 | 第47-48页 |
·编辑、排版与校对的实时化与一体化 | 第48-49页 |
·建立多种方式的自动查重 | 第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结合手写批注技术的网络编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50-73页 |
·系统设计原则与方案 | 第50-52页 |
·系统总体设计原则 | 第50页 |
·系统结构方案 | 第50-52页 |
·数据库设计方案 | 第52页 |
·接口设计方案 | 第52页 |
·系统总体模块划分与功能介绍 | 第52-54页 |
·系统结构图 | 第54-56页 |
·手写批注文档控件的设计与实现 | 第56-62页 |
·手写批注控件的功能模块设计 | 第56页 |
·手写批注控件的接口设计 | 第56-58页 |
·手写批注文档控件部分处理流程图 | 第58页 |
·基于手写批注文档控件的在线手写批注模块的实现 | 第58-62页 |
·作者投稿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62-65页 |
·子系统总体模块设计 | 第62页 |
·数据库需求分析与设计 | 第62-63页 |
·子系统主要模块的流程设计 | 第63-64页 |
·结合手写批注文档控件的功能模块的分析与实现 | 第64-65页 |
·稿件管理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65-69页 |
·子系统总体模块设计 | 第65-66页 |
·数据库需求分析与设计 | 第66-67页 |
·子系统主要模块的流程设计 | 第67-68页 |
·结合手写批注文档控件的功能模块的分析与实现 | 第68-69页 |
·专家在线审稿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69-71页 |
·子系统总体模块设计 | 第69-70页 |
·数据库需求分析与设计 | 第70页 |
·子系统主要模块的流程设计 | 第70页 |
·结合手写批注文档控件的功能模块的分析与实现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工作总结 | 第73-74页 |
·工作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