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0页 |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8-14页 |
·高速铁路的发展 | 第8-13页 |
·高速列车运行带来的新问题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19页 |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 第19-20页 |
第2章 2.5维有限元方法 | 第20-28页 |
·概论 | 第20页 |
·2.5维有限元方法原理 | 第20-21页 |
·计算的特点与计算流程 | 第21-22页 |
·2.5维有限元方法中轨道和地基模型 | 第22-28页 |
·轨道运动方程 | 第23-24页 |
·地基的2.5维有限元表达式 | 第24-27页 |
·地基应力表达式 | 第27-28页 |
第3章 列车运行荷载产生的路堤和地基振动 | 第28-42页 |
·引言 | 第28-29页 |
·轨道-路堤-地基相互作用模型 | 第29-30页 |
·列车荷载模型 | 第29-30页 |
·轨道-路堤-下卧层地基的有限元模型 | 第30页 |
·计算模型及参数设置 | 第30-32页 |
·均匀地基情况下的参数化分析 | 第32-33页 |
·分层地基情况下的参数化分析 | 第33-38页 |
·路堤高度的影响 | 第34-35页 |
·列车速度的影响 | 第35页 |
·轨道刚度的影响 | 第35-36页 |
·路堤剪切波速的影响 | 第36-37页 |
·路堤和地基材料阻尼系数的影响 | 第37-38页 |
·列车振动频率的影响 | 第38页 |
·分层地基各层剪切波速对轨道中心最大垂直位移的影响 | 第38-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列车移动荷载引起地基振动的隔振 | 第42-57页 |
·引言 | 第42-43页 |
·隔振的定义和分类 | 第43页 |
·轨道-地基相互作用模型 | 第43-44页 |
·计算模型及参数设置 | 第44-45页 |
·多种隔振措施的隔振效果计算分析 | 第45-54页 |
·隔振沟隔振 | 第45-47页 |
·隔振墙隔振 | 第47-51页 |
·隔振沟与隔振墙两种隔振方式比较 | 第51-52页 |
·弹性地基隔振 | 第52-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7页 |
第5章 列车交通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单元体的动应力 | 第57-68页 |
·引言 | 第57页 |
·轨道-地基相互作用模型 | 第57-58页 |
·参数设置 | 第58-59页 |
·单个轮轴荷载作用下地基动应力 | 第59-63页 |
·应力时程 | 第59-60页 |
·主应力轴旋转 | 第60-62页 |
·荷载速度的影响 | 第62-63页 |
·列车移动荷载引起的地基应力状态变化及主应力轴旋转 | 第63-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6章 列车交通荷载引起的环境振动评价 | 第68-81页 |
·引言 | 第68-69页 |
·交通荷载引起的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 第69-71页 |
·交通荷载引起的振动对建筑物本身的影响 | 第69页 |
·交通荷载引起的振动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 | 第69-70页 |
·交通荷载引起的振动对敏感设备的影响 | 第70-71页 |
·振动的参量及评价指标 | 第71-76页 |
·振动的参量 | 第71页 |
·振动舒适度评价 | 第71-76页 |
·采用隔振措施后的振动评价 | 第76-79页 |
·隔振沟隔振 | 第76-77页 |
·隔振墙隔振 | 第77-78页 |
·弹性地基隔振 | 第78-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1-83页 |
·主要结论 | 第81-82页 |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与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附录 作者简历及发表文章情况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