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13页 |
·研究的背景、对象、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的对象 | 第11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1-13页 |
·研究的思路 | 第11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1-13页 |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25页 |
·关于人的需要的相关理论 | 第13-15页 |
·需要的定义 | 第13页 |
·研究人的需要的重要性 | 第13页 |
·人的需要与欲望之间的区别 | 第13-14页 |
·需要的全面性 | 第14-15页 |
·需要的全面性的价值意义 | 第15页 |
·奥尔德弗ERG需要理论 | 第15-17页 |
·奥尔德弗ERG需要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15页 |
·奥尔德弗ERG需要理论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不同 | 第15-16页 |
·奥尔德弗ERG需要理论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启迪 | 第16-17页 |
·员工的离职理论 | 第17-23页 |
·马奇和西蒙模型 | 第18-19页 |
·扩展的莫布雷模型的内容 | 第19-23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3-25页 |
·委托代理理论的假设前提 | 第23页 |
·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23-25页 |
第3章 开放式基金及其基金经理的概述 | 第25-30页 |
·证券投资基金行业的起源与发展 | 第25-26页 |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 | 第26页 |
·证券投资基金在资本市场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 | 第26-27页 |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现状 | 第27-28页 |
·推动基金行业的稳定发展 | 第28-30页 |
第4章 开放式基金的基金经理的现状分析 | 第30-39页 |
·开放式基金的概念 | 第30页 |
·开放式基金经理的定义 | 第30-31页 |
·开放式基金的基金经理的现状 | 第31-34页 |
·证券投资基金的双重委托-代理 | 第31-32页 |
·基金经理的高离职率及离职的影响 | 第32-34页 |
·基金经理的离职原因分析 | 第34-36页 |
·产生双重委托-代理缺陷的原因 | 第36-39页 |
·基金管理公司在公司治理制度方面的缺陷 | 第36-37页 |
·基金托管人对基金管理公司的监督和约束的软化 | 第37-39页 |
第5章 改革开放式基金的基金经理的激励措施 | 第39-44页 |
·对基金经理的激励方式 | 第39页 |
·对基金经理的显性激励 | 第39-42页 |
·基金管理费对基金经理的激励 | 第39-41页 |
·鼓励基金经理自身"持基" | 第41-42页 |
·基金经理的隐性激励-职业声誉激励 | 第42-44页 |
·基金经理的股权激励 | 第42-43页 |
·培育完善的职业基金经理市场 | 第43-44页 |
第6章 EFG开放式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经理激励措施案例 | 第44-49页 |
·EFG基金管理公司的简介及现状 | 第44-46页 |
·EFG基金管理公司的简介 | 第44页 |
·EFG基金管理公司的现状 | 第44页 |
·对EFG基金管理公司现状的分析 | 第44-46页 |
·对EFG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经理激励的建议 | 第46-49页 |
·运用基金管理费对基金经理的激励 | 第46-48页 |
·鼓励基金经理购买其管理的基金 | 第48-49页 |
第7章 保障基金经理有效激励的制衡、监管及培养体系 | 第49-56页 |
·进一步完善基金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 | 第49-51页 |
·进一步完善基金管理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 | 第49-50页 |
·建立受托人委员会 | 第50-51页 |
·健全、完善基金行业的监管 | 第51-53页 |
·进一步健全针对证券投资基金业监管的法律体系 | 第51-52页 |
·适当调整监管方式,对损害基金持有人利益的行为要坚决严惩 | 第52-53页 |
·完善内部基金经理培养机制 | 第53-56页 |
·基金公司的"双阶梯"与"一岗多级"结合的晋升制度 | 第53-54页 |
·培养"精英团队" | 第54-56页 |
第8章 主要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卷内备考表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