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 第1-18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二、 会计科研方法论的构建思路 | 第11-12页 |
三、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观点 | 第12-16页 |
(一) 第一章主要内容与观点 | 第12-13页 |
(二) 第二章主要内容与观点 | 第13页 |
(三) 第三章主要内容与观点 | 第13-15页 |
(四) 第四章主要内容与观点 | 第15-16页 |
(五) 第五章主要内容与观点 | 第16页 |
(六) 第六章主要内容与观点 | 第16页 |
四、 会计科研方法论的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会计科研方法论概述 | 第18-31页 |
一、 会计科研方法论界说 | 第18-28页 |
(一) 会计科研辨析 | 第19-21页 |
(二) 方法论界说 | 第21-27页 |
(三) 会计科研方法论定义 | 第27-28页 |
二、 会计科研方法论的研究意义 | 第28-31页 |
(一)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 | 第28-29页 |
(二) 促进会计学科的繁荣和会计理论的科学 | 第29页 |
(三) 提高会计科研人员的素养与研究能力 | 第29-31页 |
第三章 会计科研主体、客体及其性质 | 第31-56页 |
一、 会计科研主体及其应具备的特性 | 第31-35页 |
(一) 会计科研主体 | 第31-32页 |
(二) 会计科研主体应具备的特性 | 第32-35页 |
二、 会计科研客体及其结构 | 第35-47页 |
(一) 会计科研客体 | 第35-39页 |
(二) 会计科研客体的结构 | 第39-47页 |
三、 会计实务活动的特性 | 第47-50页 |
(一) 会计实务活动具有人为性 | 第47-48页 |
(二) 会计实务活动具有特定的对象性和目标性 | 第48-49页 |
(三) 会计实务活动具有设定性和动态生成性 | 第49-50页 |
(四) 会计实务活动具有不可重复性 | 第50页 |
四、 会计科研活动的特性 | 第50-53页 |
(一) 会计科研活动具有客观性 | 第50-51页 |
(二) 会计科研活动具有主体参与性 | 第51-52页 |
(三) 会计科研活动具有客体参与性 | 第52-53页 |
五、 会计科研的性质 | 第53-56页 |
(一) 会计科研的继承性 | 第53页 |
(二) 会计科研的创新性 | 第53-54页 |
(三) 会计科研的综合性 | 第54-56页 |
第四章 会计科研成果形成的方法论 | 第56-94页 |
一、 会计科研规范法的理论诠析 | 第56-66页 |
(一) 会计科研规范法历史的简要回顾 | 第56-57页 |
(二) 会计科研规范法的哲学基础 | 第57-60页 |
(三) 会计科研规范法的特征及适应性 | 第60-66页 |
二、 会计科研实证法的理论诠析 | 第66-84页 |
(一) 会计科研实证法历史的简要回顾 | 第67-68页 |
(二) 会计科研实证法的哲学基础 | 第68-71页 |
(三) 会计科研实证法的特征及适应性 | 第71-82页 |
(四) 会计科研规范法和会计科研实证法的进一步讨论 | 第82-84页 |
三、 会计科研规范法与会计科研实证法有机结合的理论探讨 | 第84-94页 |
(一) 会计科研规范法和会计科研实证法有机结合的理论基础 | 第85-88页 |
(二) 会计科研规范法和会计科研实证法有机结合的具体形式 | 第88-94页 |
第五章 会计科研成果检验的方法论 | 第94-116页 |
一、 会计科研成果检验的特性 | 第95-104页 |
(一) 会计科研成果检验的动态性 | 第95-98页 |
(二) 会计科研成果检验的综合性 | 第98-104页 |
二、 会计科研成果检验的过程及方法体系 | 第104-116页 |
(一) 会计科研成果的检验过程 | 第104-105页 |
(二) 会计科研成果实践检验的具体案例 | 第105-110页 |
(三) 会计科研成果检验的方法体系 | 第110-116页 |
第六章 会计科研的原则 | 第116-120页 |
一、 民主性原则 | 第116-117页 |
二、 科学性原则 | 第117-118页 |
三、 客观性原则 | 第118-119页 |
四、 系统性原则 | 第119-120页 |
结束语 | 第120-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6页 |
后记 | 第126-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