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 第1-23页 |
§1.1 部分相干部分偏振光束的相干、偏振特性研究和发展概况 | 第8-15页 |
§1.1.1 利用杨氏实验对光束相干、偏振特性研究 | 第8-11页 |
§1.1.2 部分相干部分偏振光束传输特性的研究 | 第11-12页 |
§1.1.3 部分相干光的空间整形及相干参量的测量研究 | 第12-15页 |
§1.2 GSM光束和PGSM光束 | 第15-17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7-23页 |
第二章 部分相干光的双光束干涉理论 | 第23-48页 |
§2.1 部分相干光的双光束干涉强度分布 | 第23-32页 |
§2.1.1 准单色光的双光束干涉强度分布光强分布 | 第23-28页 |
§2.1.2 空间频域中双光束干涉的谱密度分布 | 第28-32页 |
§2.2 GSM光束经加偏振片的双缝的衍射 | 第32-45页 |
§2.2.1 GSM光束双狭缝的衍射的几何近似 | 第32-35页 |
§2.2.2 部分相干光被任意孔径衍射 | 第35-37页 |
§2.2.3 GSM光束被任意缝宽的双缝衍射 | 第37-45页 |
§2.3 小结 | 第45-48页 |
第三章 部分相干部分偏振光束衍射传输的相干特性和偏振特性 | 第48-83页 |
§3.1 光束相干偏振矩阵(BCP matrix) | 第48-55页 |
§3.2 部分相干部分偏振光束的可见度 | 第55-59页 |
§3.3 GSM光束经双缝衍射传输的偏振度、强度分布 | 第59-80页 |
§3.3.1 窄带GSM光束经加偏振片的双缝衍射 | 第59-71页 |
§3.2.2 宽带GSM光束经加偏振片的双缝衍射 | 第71-80页 |
§3.4 小结 | 第80-83页 |
第四章 GSM光束和PGSM光束经偏振光栅的衍射的偏振特性研究 | 第83-100页 |
§4.1 GSM光束经偏振光栅衍射传输的偏振特性分析 | 第84-91页 |
§4.2 PGSM光束经偏振光栅衍射传输的偏振特性分析 | 第91-98页 |
§4.3 小结 | 第98-100页 |
第五章 部分相干部分偏振光束的焦移 | 第100-118页 |
§5.1 部分相干的高斯谢尔模型(GSM)光束的焦移 | 第100-101页 |
§5.2 部分偏振高斯谢尔模型(PGSM)光束的焦移 | 第101-115页 |
§5.3 小结 | 第115-118页 |
第六章 部分相干光的空间整形 | 第118-138页 |
§6.1 模拟退火算法的一般描述 | 第122-127页 |
§6.1.1 Mtropolis准则 | 第123-125页 |
§6.1.2 模拟退火算法 | 第125-127页 |
§6.2 GSM光束的位相恢复 | 第127-136页 |
§6.3 小结 | 第136-138页 |
第七章 相干参数的测量 | 第138-150页 |
§7.1 一种相干函数的测量方法 | 第138-141页 |
§7.2 用杨氏干涉条纹测量相干长度的方法 | 第141-142页 |
§7.3 用杨氏干涉条纹测量部分相干光束的相干度和部分相干部分偏振光束的偏振度 | 第142-146页 |
§7.4 部分相干部分偏振光束的相干矩阵元的测量 | 第146-148页 |
§7.5 小结 | 第148-150页 |
第八章 总结 | 第150-152页 |
致谢 | 第152-153页 |
附录 | 第153-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