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诉讼调解制度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序论 | 第8-11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8-9页 |
三、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9页 |
四、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9-11页 |
第一章 对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的探究 | 第11-17页 |
第一节 对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原则的评析 | 第11-15页 |
一、公权力并非绝对不可处分 | 第11-12页 |
二、个人利益并非无条件地必须服从公共利益 | 第12-13页 |
三、合法性审查原则并不排斥调解的适用 | 第13页 |
四、调解并非无助于保护行政相对人的权利 | 第13-14页 |
五、双方当事人实体地位不平等不影响调解的进行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对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弊端的分析 | 第15-17页 |
一、司法实务中出现了非正常撤诉的现象 | 第15-16页 |
二、不利于行政纠纷及时解决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行政诉讼适用调解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17-27页 |
第一节 行政诉讼适用调解的必要性 | 第17-21页 |
一、有利于实现行政诉讼的目的 | 第17-19页 |
二、有利于解决行政诉讼立法与司法实践的脱节 | 第19-20页 |
三、有利于体现服务型行政理念的要求 | 第20-21页 |
四、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 | 第21页 |
第二节 行政诉讼适用调解的可行性 | 第21-27页 |
一、与我国的传统文化相适应 | 第22页 |
二、行政权存在自由裁量的内容 | 第22-23页 |
三、司法实践中积累了经验 | 第23-24页 |
四、域外立法提供了借鉴 | 第24-27页 |
第三章 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设计 | 第27-37页 |
第一节 行政诉讼调解模式的选择 | 第27-28页 |
一、调解与审判的具体关系 | 第27-28页 |
二、行政诉讼调解模式的确定 | 第28页 |
第二节 行政诉讼调解的适用范围 | 第28-31页 |
一、行政裁决案件 | 第29页 |
二、行政合同案件 | 第29-30页 |
三、行政不作为案件 | 第30页 |
四、部分行政处罚案件 | 第30-31页 |
五、行政赔偿和行政补偿案件 | 第31页 |
第三节 行政诉讼调解应遵循的原则 | 第31-33页 |
一、合法原则 | 第31-32页 |
二、有限调解原则 | 第32页 |
三、程序规范原则 | 第32-33页 |
四、时效性原则 | 第33页 |
第四节 行政诉讼调解的程序 | 第33-37页 |
一、调解程序的启动 | 第33-34页 |
二、适用调解的阶段 | 第34-35页 |
三、调解的结案方式 | 第35页 |
四、调解的救济途径 | 第35-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后记 | 第40-4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