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建筑施工论文--施工机械与设备论文--路面施工机械论文

振荡压路机压实动力学及压实过程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7页
   ·引言第13-14页
   ·压实技术与压实机械发展历程第14-18页
     ·压实技术的起源与压实机械发展进程的轨迹第15-16页
     ·技术革命推动了压实机械的持续进步第16-17页
     ·压实理论研究奠定了压实技术创新的基础第17-18页
   ·国外压实理论和技术研究的最新动向与压实机械的发展状况第18-28页
     ·压实理论的发展与创新第18-19页
     ·新压实应用技术的运用第19-22页
     ·压实机械新产品的不断问世第22-27页
     ·压实机械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第27-28页
   ·国内振动与振荡压实理论和技术的研究与压实机械的发展状况第28-34页
   ·课题的提出第34页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4-35页
     ·研究的目的第34页
     ·研究的意义第34-35页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第35-37页
第二章 振荡压实理论及动力学模型研究第37-53页
   ·振荡压实机理第37页
   ·振荡压实的动力学模型研究第37-51页
     ·单自由度振荡压实轮~土壤系统动力学模型第38-41页
     ·四自由度振荡压实轮~土壤系统动力学模型第41-42页
     ·分阶段振荡压路机~土壤系统动力学模型第42-51页
   ·被碾压材料刚度和阻尼的动态确定方法第51-53页
第三章 振荡压实试验与结果分析第53-73页
   ·试验内容目的与方法第53-55页
     ·振荡压实动力学模型的幅频特性与频率、振幅的优化试验第53-54页
     ·振荡压实和振动压实对比试验第54-55页
   ·试验仪器及其布置第55-56页
   ·振荡压实试验研究第56-67页
     ·国外振荡压路机与国外高频振动压路机的压实对比试验研究第56-62页
     ·振荡压实样机与国外振荡压路机的压实对比试验研究第62页
     ·振荡压实的幅频特性与压频特性的试验研究第62-67页
   ·振荡压实幅频特性的数学仿真第67-71页
     ·振荡压实样机主要参数及其动力学模型确定第68页
     ·振荡压实样机试验幅频特性曲线与理论幅频特性曲线的对比第68-71页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四章 振荡压实过程控制的关键技术研究第73-101页
   ·影响振荡压实密实度的主要因素第73-76页
     ·材料的影响第73-74页
     ·工艺的影响第74页
     ·设备的因素(压实工作参数)第74-76页
   ·振荡轮与被碾压材料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能量平衡方程第76-83页
     ·无滑转时振荡压实过程中的能量平衡与有效压实功的计算模型第77-79页
     ·有滑转时振荡压实过程中的能量平衡与有效压实功的计算模型第79-83页
   ·智能化压实的评价标准第83-88页
     ·智能化控制过程中压实效果的评价第83-87页
     ·智能化控制的优化目标第87-88页
   ·比压实功的优化控制模型第88-101页
     ·滑转率与激振能量、铺层压实程度、有效压实功之间的关系第89-94页
     ·最佳滑转率的确定第94-97页
     ·建立在能量优化平衡基础上的目标函数第97-101页
第五章 振荡压实智能化的技术实现第101-119页
   ·智能控制的产生与发展第101-103页
   ·振动和振荡压路机智能化控制的现有方案第103-108页
     ·BOMAG公司VARIOMATIC方案第104页
     ·HAMM公司VOC及IQ.2方案第104-105页
     ·模糊控制方案第105-106页
     ·各种控制方案的比较第106-108页
   ·振荡压实智能化的技术实现方案第108-119页
     ·振幅的无级调节机构与压实度随车监测装置第109-113页
     ·制订振荡压实智能化控制策略的总体思路第113-114页
     ·振荡压实过程的优化控制策略第114-116页
     ·振荡压路机智能控制系统的结构方案和控制流程图第116-119页
论文结论与研究展望第119-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3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3-134页
致谢第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AC改性沥青的研发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中国人PBC-AIH重叠综合征临床病理系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