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铁路的技术经济特征和铁路客运的社会属性 | 第10-12页 |
·铁路的技术经济特征 | 第10-11页 |
·铁路客运的社会属性 | 第11-12页 |
·相关名词的解释 | 第12-13页 |
·论文结构 | 第13-14页 |
2 Amtrak成立的背景 | 第14-19页 |
·Amtrak成立前的美国铁路客运发展简史 | 第14-16页 |
·Amtrak的来历 | 第16-19页 |
3 Amtrak的续存历程 | 第19-25页 |
·艰难起步--70年代 | 第19-21页 |
·列车径路选择 | 第19-20页 |
·客流量缓慢上升 | 第20页 |
·管理体制确立 | 第20-21页 |
·激烈竞争中的艰难生存--80年代到90年代初 | 第21-22页 |
·客流量明显下降 | 第21页 |
·政府补贴减少和企业重组 | 第21-22页 |
·发展现状--90年代中期至今 | 第22-25页 |
4 芝加哥--纽约段客运列车的经营状况 | 第25-43页 |
·Amtrak成立之前的芝加哥--纽约段客运状况 | 第26-27页 |
·百老汇特别快车的曲折命运 | 第27-33页 |
·初期的辉煌----70年代初 | 第27-29页 |
·进退交替----80年代到90年代初 | 第29-32页 |
·淡出历史舞台----90年代中期以后 | 第32-33页 |
·湖岸号特别快车(Lake Shore Limited)后来居上 | 第33-40页 |
·从无到有--70年代初 | 第33-35页 |
·全面发展--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 第35-37页 |
·波士顿路段独立的无果而终--90年代以后 | 第37-38页 |
·平衡相冲突的需求--现状 | 第38-40页 |
·三条河列车开通 | 第40-41页 |
·连接宾州与纽约的新径路 | 第40-41页 |
·改线未果 | 第41页 |
·芝加哥--纽约段铁路客运现状 | 第41-43页 |
5 Amtrak经营管理问题分析 | 第43-52页 |
·亏损经营现状 | 第43-46页 |
·客流量不足 | 第43-44页 |
·服务落后 | 第44-46页 |
·Amtrak经营管理的问题 | 第46-51页 |
·公企业经营管理的低效 | 第46-49页 |
·地方政府态度不明引起的问题 | 第49页 |
·货运铁路公司影响Amtrak发展 | 第49-50页 |
·"上下分离"的运用和存在的问题 | 第50-51页 |
·Amtrak未来的可能出路 | 第51-52页 |
6 对Amtrak的评论和借鉴 | 第52-54页 |
·对Amtrak问题的总结及尚待解决的问题 | 第52页 |
·对Amtrak的探究对中国铁路的借鉴意义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A | 第56-57页 |
附录B | 第57-58页 |
附录C | 第58-59页 |
附录D | 第59-60页 |
作者简历 | 第60-6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