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1 导论 | 第13-28页 |
·论文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论文选题目的 | 第13-15页 |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国外研究 | 第15-19页 |
·国内研究 | 第19-21页 |
·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 第21-26页 |
·研究目标 | 第21-22页 |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22-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25-26页 |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26-27页 |
·资源型企业 | 第26页 |
·矿产资源 | 第26-27页 |
·完成的工作及工作量 | 第27-28页 |
2 跨国并购与跨国矿产资源并购 | 第28-42页 |
·跨国并购概述 | 第28-33页 |
·并购和跨国并购的概念 | 第28-29页 |
·跨国并购的特征 | 第29-30页 |
·跨国并购的分类 | 第30-31页 |
·跨国并购的种类 | 第31页 |
·跨国并购的历史阶段 | 第31-33页 |
·跨国矿产资源并购概述 | 第33-42页 |
·跨国矿产资源并购的概念及优势 | 第33页 |
·跨国矿产资源并购的意义 | 第33-36页 |
·跨国矿产资源并购的模式 | 第36-38页 |
·跨国矿产资源并购的特征 | 第38-42页 |
3 中国企业海外矿产资源并购的发展历程及规律特征 | 第42-78页 |
·中国企业海外矿产资源并购的历史轨迹 | 第42-51页 |
·酝酿阶段(1983-1993 年) | 第42-43页 |
·起步阶段(1994-2000 年) | 第43-44页 |
·活跃阶段(2001-2004 年) | 第44-46页 |
·突飞猛进阶段(2005-2008 年上半年) | 第46-48页 |
·爆发式增长阶段(2009 年) | 第48-50页 |
·回归理性阶段(2010 年—以后) | 第50-51页 |
·近十年来中国企业海外矿产资源并购规律与特征分析 | 第51-71页 |
·并购规模 | 第51-55页 |
·并购地域分布 | 第55-59页 |
·并购模式 | 第59-60页 |
·并购支付方式 | 第60页 |
·并购类型 | 第60-61页 |
·并购手段 | 第61-63页 |
·并购主体 | 第63-65页 |
·并购失败率 | 第65-68页 |
·并购手段模型的建立 | 第68-71页 |
·国外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历程及经验镜鉴 | 第71-78页 |
·国外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历程 | 第72-74页 |
·国外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的特点 | 第74-75页 |
·国外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与中国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的比较 | 第75页 |
·国外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 第75-78页 |
4 中国企业海外矿产资源并购驱动因素分析 | 第78-99页 |
·日益稀缺的资源与中国对矿产资源的迫切需求 | 第78-86页 |
·“中国速度” | 第78-82页 |
·“中国需求” | 第82-85页 |
·“中国价格” | 第85-86页 |
·巨额外汇储备增值的压力 | 第86-89页 |
·巨额的外汇储备 | 第86-87页 |
·巨额外汇储备带来的风险 | 第87-89页 |
·金融危机和后危机时期赋予的并购机遇 | 第89-92页 |
·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及宽松的货币政策 | 第89-90页 |
·矿产资源价格大幅度下降 | 第90-91页 |
·国外并购环境的改善 | 第91-92页 |
·国家矿产资源战略的推动 | 第92-96页 |
·商务部 | 第93-94页 |
·外管局 | 第94页 |
·银监会 | 第94-95页 |
·国资委 | 第95页 |
·国家能源局 | 第95页 |
·银行 | 第95-96页 |
·全球竞争压力的驱使 | 第96-97页 |
·矿产资源领域内的并购整合浪潮不减 | 第96-97页 |
·世界矿产资源的垄断程度进一步加剧 | 第97页 |
·企业自身发展导致的并购要求 | 第97-99页 |
5 中国企业海外矿产资源并购影响因素分析 | 第99-109页 |
·政治力量与市场力量的较量和博弈 | 第99-103页 |
·商业行为的泛政治化 | 第99-101页 |
·干预主体的多元化 | 第101-103页 |
·各国加大了对矿产资源的掌控力度 | 第103-104页 |
·海外矿产资源并购成本较高 | 第104-107页 |
·中国企业在海外开展矿产资源并购起步较晚 | 第104-105页 |
·目标企业股权和资产定价的不准确 | 第105-106页 |
·竞争对手的参与与阻扰 | 第106页 |
·中国国内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 | 第106页 |
·国企体制的弊端 | 第106-107页 |
·中国企业海外矿产资源并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 第107-109页 |
·政府导向 | 第107页 |
·机会导向 | 第107页 |
·价格导向 | 第107-108页 |
·扩张导向 | 第108-109页 |
6 中国企业海外矿产资源并购的对策建议 | 第109-141页 |
·选择好—做好海外矿产资源并购的地域选择 | 第109-119页 |
·选择好并购重点区域和国家 | 第109-114页 |
·并购重点区域和国家建模分析 | 第114-118页 |
·选择好目标企业 | 第118-119页 |
·准备好—与资源国及其他相关国家良好关系的建立 | 第119-123页 |
·积极开展“资源外交” | 第119-121页 |
·与资源国建立互信 | 第121-123页 |
·实施好—选择切实可行的并购战术 | 第123-134页 |
·循序渐进 | 第123-125页 |
·谋求合作,联合并购 | 第125-127页 |
·遵循商业原则 | 第127-129页 |
·低调开展并购 | 第129页 |
·淡化国家色彩 | 第129-132页 |
·加强协调沟通能力 | 第132页 |
·适时战略性的妥协 | 第132-134页 |
·服务好—帮助企业提高矿产资源“并购力” | 第134-141页 |
·金融支持 | 第134-135页 |
·信息服务 | 第135-137页 |
·协调服务 | 第137-139页 |
·资金支持 | 第139页 |
·机构支持 | 第139-140页 |
·法律支持 | 第140-141页 |
7 结论 | 第141-143页 |
·主要结论 | 第141-142页 |
·存在问题 | 第142-143页 |
致谢 | 第143-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52页 |
附录 | 第152-16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