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28页 |
一、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11-14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4-25页 |
三、难点及创新点 | 第25页 |
四、思路和方法 | 第25-28页 |
第一章 政府危机管理的概念阐释 | 第28-55页 |
第一节 危机概念研究 | 第28-39页 |
一、危机的概念界定 | 第28-30页 |
二、危机的特点及类型 | 第30-37页 |
三、危机的作用与影响 | 第37-39页 |
第二节 危机管理概念研究 | 第39-42页 |
一、危机管理的概念界定 | 第39-40页 |
二、危机管理的特征 | 第40-42页 |
第三节 政府危机管理概念研究 | 第42-55页 |
一、政府危机管理的概念界定 | 第43-44页 |
二、政府危机管理的特征 | 第44-45页 |
三、政府危机管理的关系范畴 | 第45-51页 |
四、当代中国政府危机管理面临的困境 | 第51-55页 |
第二章 政府危机管理的方法论研究 | 第55-65页 |
第一节 政府危机管理的社会基本矛盾分析 | 第55-59页 |
第二节 政府危机管理的社会有机体分析 | 第59-62页 |
第三节 政府危机管理的人民群众观分析 | 第62-65页 |
第三章 政府危机管理的价值论研究 | 第65-85页 |
第一节 政府危机管理的价值目标 | 第65-71页 |
一、社会公平正义 | 第65-68页 |
二、社会稳定和谐 | 第68-70页 |
三、人的全面发展 | 第70-71页 |
第二节 政府危机管理的价值选择 | 第71-78页 |
一、社会制度合理有序 | 第71-73页 |
二、社会阶层结构优化 | 第73-75页 |
三、社会各领域协调发展 | 第75-78页 |
第三节 政府危机管理的评价机制 | 第78-85页 |
一、评价主体——“人民群众” | 第78-80页 |
二、评价客体——“五位一体”建设成效 | 第80-82页 |
三、评价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 | 第82-85页 |
第四章 政府危机管理的规律研究 | 第85-101页 |
第一节 预前控制规律 | 第85-88页 |
第二节 视型而定规律 | 第88-93页 |
第三节 良性互动规律 | 第93-96页 |
第四节 知行统一规律 | 第96-101页 |
第五章 政府危机管理的对策论研究 | 第101-126页 |
第一节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预防或消弥危机的根本 | 第101-107页 |
一、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效益 | 第102-103页 |
二、全面协调,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 第103-104页 |
三、打破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 第104-105页 |
四、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第105-107页 |
第二节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预防或消弥危机的保障 | 第107-114页 |
一、增强政府危机管理意识 | 第107-110页 |
二、建立和完善政府危机管理的组织体系 | 第110-112页 |
三、加强政府危机管理的法制建设 | 第112-114页 |
第三节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预防或消弥危机的条件 | 第114-121页 |
一、构建政府危机管理的新格局 | 第115-118页 |
二、建立健全政府危机管理的社会保障体系 | 第118-120页 |
三、加强政府危机管理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建设 | 第120-121页 |
第四节 实现政府危机管理的理论创新是预防或消弥危机的引导力 | 第121-126页 |
一、在继承中创新 | 第122-123页 |
二、在综合比较中发展 | 第123-124页 |
三、在实践中超越 | 第124-126页 |
结语 | 第126-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8页 |
后记 | 第138-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