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4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16页 |
·基础设施资产的分类与定义 | 第14-15页 |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模式的定义 | 第15-16页 |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国外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研究及实施状况 | 第16-17页 |
·国内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研究及实施状况 | 第17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8页 |
·论文的研究框架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资产证券化理论介绍 | 第20-30页 |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 第20-21页 |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 | 第20页 |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 | 第20-21页 |
·资产证券化的本质特征与内涵 | 第21-23页 |
·资产证券化的本质与基本特征 | 第21-22页 |
·资产证券化的内涵 | 第22-23页 |
·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分析及操作过程 | 第23-27页 |
·资产证券化的参与方 | 第23-25页 |
·资产证券化的操作过程 | 第25-27页 |
·资产证券化的资产特征与主要品种 | 第27-28页 |
·资产证券化与传统融资方式的区别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基础设施项目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研究 | 第30-36页 |
·从基础设施融资本身看其必要性 | 第30-33页 |
·基础设施融资的特征 | 第30页 |
·当前我国基础设施融资的困境 | 第30-33页 |
·从对参与各方的意义看其必要性 | 第33-36页 |
·发起人角度 | 第33-34页 |
·投资者角度 | 第34页 |
·金融市场和整个经济体角度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基础设施项目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研究 | 第36-44页 |
·从证券化资产基本要求与条件角度看其可行性 | 第36-38页 |
·我国收费基础设施符合证券化资产的基本要求 | 第36页 |
·收费基础设施证券化融资较其他融资方式更为有利 | 第36-37页 |
·我国已有实施基础设施收费证券化的初步经验 | 第37页 |
·我国已经具备基础设施收费证券化的资金来源 | 第37-38页 |
·从资产来源和资金短缺角度看其可行性 | 第38-39页 |
·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扩大了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资产来源 | 第38-39页 |
·国家建设资金严重短缺,为基础设施收费证券化提供了契机 | 第39页 |
·从我国资产证券化试点的开展看其可行性 | 第39-44页 |
第五章 国内外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 第44-62页 |
·国外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 第44-46页 |
·美国新泽西州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 第44页 |
·卡塔尔石油总公司液化石油气的资产支撑证券案例分析 | 第44-46页 |
·国外案例总结与启示 | 第46页 |
·国内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 第46-62页 |
·珠海公路交通收费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 第46-52页 |
·国家开发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 第52-55页 |
·华能澜沧江水电收益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案例分析 | 第55-57页 |
·国内案例总结与启示 | 第57-62页 |
第六章 我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设计及选择 | 第62-72页 |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主体设计 | 第62-67页 |
·SPT模式(信托型模式) | 第63-65页 |
·SPC模式(公司型模式) | 第65-67页 |
·两套融资模式选择及其适用性分析 | 第67-69页 |
·几点可供选择的建议 | 第69-72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6页 |
·论文总结 | 第72-73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73页 |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73-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附录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86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86-87页 |
北京化工大学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