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秦艽(G.A.STRAMINEA MAXIM)的植物学及草本研究 | 第11-12页 |
·秦艽(G.a.straminea Maxim)的植物学特性 | 第11页 |
·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的本草研究 | 第11-12页 |
·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的化学成分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及其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展 | 第14-17页 |
·秦艽及其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 | 第14-16页 |
·秦艽粗制剂的药理作用 | 第14页 |
·秦艽碱甲的药理作用 | 第14-15页 |
·龙胆苦苷的药理作用 | 第15页 |
·其他成分的药理作用 | 第15-16页 |
·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的临床应用 | 第16-17页 |
·治疗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 第16页 |
·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第16页 |
·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 第16页 |
·治疗肺痨骨蒸潮热 | 第16页 |
·治疗肩周炎 | 第16-17页 |
·秦艽提取物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及其机制探究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秦艽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19-37页 |
·麻花秦艽的粗提取与活性物质萃取 | 第19-20页 |
·材料 | 第19页 |
·试剂 | 第19页 |
·仪器 | 第19-20页 |
·麻花秦艽的粗提取 | 第20页 |
·活性物质萃取 | 第20页 |
·乙酸乙酯层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 第20-28页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0-21页 |
·硅胶柱色谱分离方法 | 第21页 |
·乙酸乙酯层部分的提取分离 | 第21-23页 |
·乙酸乙酯层部分粗分 | 第21-22页 |
·乙酸乙酯层部分的细分 | 第22-23页 |
·乙酸乙酯层20:1部分 | 第22页 |
·乙酸乙酯层5:1部分 | 第22页 |
·乙酸乙酯层30:1部分 | 第22-23页 |
·乙酸乙酯层50:1部分 | 第23页 |
·乙酸乙酯层10:1部分 | 第23页 |
·乙酸乙酯层2:1部分 | 第23页 |
·乙酸乙酯层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23-28页 |
·化合物Ⅰ的理化参数、核磁数据及结构鉴定 | 第24-25页 |
·化合物Ⅲ的理化参数、核磁数据及结构鉴定 | 第25页 |
·化合物Ⅴ的理化参数、核磁数据及结构鉴定 | 第25-26页 |
·化合物Ⅵ的理化参数、核磁数据及结构鉴定 | 第26-27页 |
·化合物Ⅶ的理化参数、核磁数据及结构鉴定 | 第27-28页 |
·氯仿层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 第28-33页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8-29页 |
·硅胶柱色谱分离方法 | 第29页 |
·氯仿层的提取与分离 | 第29-31页 |
·氯仿层的粗分 | 第29-30页 |
·氯仿层的细分 | 第30-31页 |
·氯仿层20:1部分 | 第30页 |
·氯仿层5:1部分 | 第30页 |
·氯仿层10:1部分 | 第30-31页 |
·氯仿层2:1部分 | 第31页 |
·氯仿层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31-33页 |
·化合物Ⅱ的理化参数、核磁数据及结构鉴定 | 第31-32页 |
·化合物Ⅳ的理化参数、核磁数据及结构鉴定 | 第32-33页 |
·讨论部分 | 第33-34页 |
·大孔树脂分离龙胆苦苷 | 第34-37页 |
·实验部分 | 第3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4-37页 |
第三章 结论和展望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附录 | 第41-71页 |
附录1 化合物Ⅰ的谱图 | 第41-45页 |
附录2 化合物Ⅲ、Ⅶ的谱图 | 第45-52页 |
附录3 化合物Ⅴ的谱图 | 第52-54页 |
附录4 化合物Ⅵ的谱图 | 第54-61页 |
附录5 化合物Ⅱ的谱图 | 第61-67页 |
附录6 化合物Ⅳ的谱图 | 第67-69页 |
附录7 化合物Ⅳ的质谱图 | 第69-70页 |
附录8 红色絮状物的谱图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3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73-75页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