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分离式开发模式探究--以广西三江县侗族文化分离式开发为个案
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2-18页 |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选题意义与价值 | 第12-15页 |
·理论方面 | 第12-13页 |
·现实方面 | 第13-15页 |
·基本范畴与关键词解析 | 第15-16页 |
·民族文化 | 第15-16页 |
·民族旅游及其内涵 | 第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6-18页 |
·理论构建 | 第16-17页 |
·案例研究 | 第17-18页 |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 第18-23页 |
·相关学科理论研究综述 | 第18-21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8-19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9-21页 |
·民族旅游开发研究综述 | 第21-23页 |
第3章 原真性价值取向是民族旅游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23-29页 |
·民族旅游业文化商品化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民族旅游业中文化表述的失真性与文化再现的偏颇 | 第23页 |
·民族旅游业中的文化肤浅化与庸俗化 | 第23-24页 |
·民族文化商品化是民族旅游原有之义 | 第24-27页 |
·民族旅游地文化保护的"原教旨主义" | 第24-26页 |
·民族文化商品化涵义的重新诠释 | 第26-27页 |
·民族旅游原真性价值导向的必要性 | 第27-29页 |
·民族文化保护的要求 | 第27-28页 |
·旅游活动中求异心理的价值取向 | 第28-29页 |
第4章 民族文化旅游分离式开发思路 | 第29-39页 |
·"舞台真实"与"旅游空间与舞台猜疑"理论 | 第29-30页 |
·民族旅游"舞台真实"性透视 | 第30-32页 |
·舞台真实性的涵义 | 第30页 |
·舞台真实性的时间历史性透视 | 第30-31页 |
·舞台真实性的空间性透视 | 第31-32页 |
·不同类型的旅游者对民族旅游舞台真实性的理解 | 第32页 |
·民族文化适度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 第32-35页 |
·"舞台真实"是"本体真实"的艺术化形式 | 第32-33页 |
·民族文化适度旅游开发的积极意义 | 第33-35页 |
·民族文化分离式游开发的思路 | 第35-39页 |
·保存内在精神,出售外显形式 | 第36-37页 |
·确保后台封闭,展示舞台真实 | 第37-39页 |
第5章 民族文化分离式旅游开发模式 | 第39-59页 |
·分离文化体系中的核心文化与外围文化 | 第39-52页 |
·剖析民族文化体系中的深层文化内涵 | 第40-51页 |
·核心文化与外围文化的定性衡量 | 第51-52页 |
·分离式开发方式 | 第52-55页 |
·核心文化的重要性 | 第52-53页 |
·分离式旅游开发模式 | 第53-55页 |
·模式运作实施的指导原则 | 第55-59页 |
·重视社区参与 | 第55-57页 |
·关注民族心理 | 第57-59页 |
第6章 案例研究:三江县侗族文化的分离式开发 | 第59-68页 |
·三江县概况 | 第59-60页 |
·核心文化的限制式保护开发 | 第60-64页 |
·核心文化限制式保护开发的必要性 | 第60-61页 |
·限制式保护开发的措施 | 第61-63页 |
·传承与提倡 | 第63-64页 |
·政策保障 | 第64页 |
·外围文化的开放性旅游开发 | 第64-68页 |
·题材创新 | 第64-65页 |
·传统民族旅游商品的深入挖掘 | 第65-66页 |
·旅游产品多元化发展 | 第66-67页 |
·节庆活动营销 | 第67-68页 |
结语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指导教师评语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