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缩略词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1-28页 |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急性脑梗塞研究进展 | 第11-19页 |
1 辨证分型施治 | 第11页 |
2 专病专法施治 | 第11-15页 |
3 中成药及注射剂 | 第15页 |
4 总结与探讨 | 第15-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9页 |
综述二 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研究进展 | 第19-28页 |
1 气虚血瘀是中风的基本病机 | 第19-20页 |
2 缺血性中风发病因素与气虚血瘀的联系 | 第20-22页 |
3 气虚多由于心脾肾,血瘀多由于气虚 | 第22-23页 |
4 临床观察 | 第23-24页 |
5 展望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8页 |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 第28-43页 |
理论研究一病证结合研究是中医循证医学实现的基础 | 第28-36页 |
1 概念阐述 | 第28-29页 |
2 从西医学发展循证医学得到的启示 | 第29-30页 |
3 从中医发展的角度看循证医学 | 第30-32页 |
4 中医病证结合的具体方法 | 第32-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理论研究二病证结合临床研究的思考 | 第36-43页 |
1 中医病证结合的历史沿革 | 第36页 |
2 中医病证结合体现中医普遍规律 | 第36-37页 |
3 发展循证医学需要规范中医病证结合 | 第37-38页 |
4 中医病证结合的具体方法 | 第38-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第三部分 益气活血法治疗急性脑梗塞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 第43-71页 |
前言 | 第43-46页 |
资料和方法 | 第46-51页 |
1 临床试验的纳入标准 | 第46-47页 |
2 临床试验的检索和纳入 | 第47页 |
3 方法学质量评价 | 第47-48页 |
4 资料提取 | 第48-49页 |
5 资料分析 | 第49-51页 |
结果 | 第51-59页 |
1 资料收集 | 第51-52页 |
2 研究类型 | 第52页 |
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 第52页 |
4 治疗效果 | 第52-57页 |
5 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 第57页 |
6 卫生经济学评价 | 第57页 |
7 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 第57-58页 |
8 “倒漏斗”图形分析 | 第58-59页 |
讨论 | 第59-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附表 | 第71-80页 |
附图 | 第80-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个人简历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