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20页 |
第一章 徐祯卿生平与撰述 | 第20-35页 |
第一节 徐祯卿的先世及生平 | 第20-28页 |
第二节 徐祯卿的撰述及其版本考 | 第28-35页 |
第二章 徐祯卿思想研究 | 第35-58页 |
第一节 徐祯卿吴中时期各种思想的博杂并存 | 第35-44页 |
第二节 徐祯卿仕宦时期的"学凡三变" | 第44-50页 |
第三节 徐祯卿的末世论与玄学思想 | 第50-58页 |
第三章 《谈艺录》与徐祯卿的诗学理论 | 第58-96页 |
第一节 《谈艺录》的创作时间考论 | 第58-63页 |
第二节 以"情"为核心的诗学理论体系 | 第63-75页 |
第三节 徐祯卿的复古观念 | 第75-86页 |
第四节 徐祯卿"主情"与"复古"的关系及其时代意义 | 第86-96页 |
第四章 徐祯卿前期诗歌与吴中地域性因素的关系 | 第96-117页 |
第一节 徐祯卿吴中时期的诗歌创作 | 第97-106页 |
第二节 徐祯卿前期的习诗系统与地域性因素 | 第106-117页 |
第五章 徐祯卿后期与七子同仁的交往及其转变 | 第117-143页 |
第一节 徐祯卿与李梦阳等七子同仁的结识与交往 | 第117-127页 |
第二节 徐祯卿的转变与其在前七子中的地位 | 第127-134页 |
第三节 徐祯卿《迪功集》中的乐府诗制作 | 第134-143页 |
第六章 李、徐二人诗学思想辨析 | 第143-162页 |
第一节 李、徐论辩考析 | 第144-149页 |
第二节 徐、李二人的"复古观"辨析 | 第149-156页 |
第三节 李、徐二人的"主情论"辨析 | 第15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168页 |
附录 | 第168-172页 |
后记 | 第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