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2-26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高盐环境下的石油污染 | 第12页 |
·BTEX 的特点与危害 | 第12-13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嗜盐细菌的研究状况 | 第14-24页 |
·嗜盐细菌的概念和分类 | 第14-15页 |
·嗜盐细菌的研究趋势 | 第15-16页 |
·嗜盐微生物在有机污染物降解方面的研究综述 | 第16-24页 |
·嗜盐微生物对工业废水中COD 的去除 | 第16-17页 |
·嗜盐微生物对芳香烃衍生物的去除 | 第17-18页 |
·嗜盐微生物对石油烃污染物的去除 | 第18-24页 |
·本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第2章 不同盐度下降解细菌群的富集及其群落结构解析 | 第26-5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38页 |
·试验材料和仪器 | 第26-29页 |
·高盐石油污染土壤样品的采集和理化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高效降解菌群的富集方法 | 第30页 |
·富集菌群群落结构的PCR-DGGE 分析方法 | 第30-34页 |
·PCR-DGGE 图谱的解析和群落结构的分析 | 第34-37页 |
·嗜盐降解细菌的获得和降解能力的初步测定 | 第37-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56页 |
·土壤样品的理化性质分析 | 第38-40页 |
·PCR-DGGE 条件的优化 | 第40-42页 |
·降解菌群的获得和种属鉴定 | 第42-53页 |
·富集降解菌群的群落结构和组成分析 | 第43-49页 |
·驯化降解菌群的群落结构和组成分析 | 第49-53页 |
·不同富集方式对于降解菌群结构的影响 | 第53-54页 |
·盐度压力对于降解菌群结构的影响 | 第54-55页 |
·嗜盐降解细菌的获得和种属鉴定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3章 盐环境下降解细菌群的降解特性研究 | 第57-7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7-59页 |
·试验材料和仪器 | 第57页 |
·菌种活化和菌液制备 | 第57-58页 |
·摇瓶降解试验设计 | 第58-59页 |
·菌群降解能力初筛 | 第58页 |
·盐度压力对菌群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58页 |
·营养元素的添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58页 |
·pH 值变化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58-59页 |
·温度变化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59页 |
·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 第5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9-70页 |
·不同方式下获得的菌群降解能力的初步测定 | 第59-60页 |
·盐度压力对菌群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60-68页 |
·不同菌群在盐度负荷下的降解效果 | 第60-65页 |
·同一盐度下不同菌群的降解能力比较 | 第65-68页 |
·营养元素添加对降解菌群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68-69页 |
·pH 值对降解菌群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69页 |
·温度变化对降解菌群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4章 降解细菌群对不同污染物的降解效果 | 第72-8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2-74页 |
·试验材料和仪器 | 第72页 |
·摇瓶降解试验设计 | 第72-73页 |
·菌种活化和菌液制备 | 第72-73页 |
·单一底物降解试验设计 | 第73页 |
·混合底物降解试验设计 | 第73页 |
·菌群对多环芳烃的降解试验设计 | 第73页 |
·污染物浓度测定方法 | 第73-7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4-84页 |
·降解菌群对BTEX 的降解效果 | 第74-81页 |
·单一底物下菌群的降解效果 | 第74-76页 |
·混合底物下菌群的降解效果 | 第76-81页 |
·降解菌群对PAH 降解效果的初步研究 | 第81-84页 |
·微量元素的添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81-82页 |
·不同方式获得的菌群对菲的降解效果 | 第82-83页 |
·混合菌群和单菌株对菲的降解效果比较 | 第83-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5-87页 |
·结论 | 第85-86页 |
·建议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3页 |
附录A PCR-DGGE条带及细菌16S rRNA测序结果 | 第93-102页 |
附录B 部分菌群和纯菌株的系统发育树 | 第102-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