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问题的提出 | 第8-11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 ·兴趣 | 第11-14页 |
| ·兴趣的概念 | 第11页 |
| ·兴趣的类型 | 第11-12页 |
| ·兴趣的发展过程 | 第12-13页 |
| ·学习兴趣的品质 | 第13-14页 |
| ·学习兴趣 | 第14-18页 |
| ·学习兴趣的概念 | 第14-15页 |
| ·化学学习兴趣的概念 | 第15-18页 |
| 第3章 《分析化学》学习兴趣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第18-19页 |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9-20页 |
| ·交往理论 | 第20-21页 |
| 第4章 《分析化学》学习兴趣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21-29页 |
| ·《分析化学》学习兴趣的现状调查 | 第21-24页 |
| ·调查对象 | 第21页 |
| ·兴趣问卷调查 | 第21-23页 |
| ·前测学习成绩 | 第23页 |
| ·访谈 | 第23-24页 |
| ·《分析化学》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4-26页 |
| ·课程内容对学生《分析化学》学习兴趣的影响 | 第24-25页 |
| ·教师对学生《分析化学》学习兴趣的影响 | 第25页 |
| ·学生自身对《分析化学》学习兴趣的影响 | 第25-26页 |
| ·其它因素对《分析化学》学习兴趣的影响 | 第26页 |
| ·分析化学课程的特点 | 第26-28页 |
| ·分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 第27页 |
| ·分析化学是一门很“繁”的科学 | 第27页 |
| ·分析化学是一门表象较容易应用较难的科学 | 第27页 |
| ·分析化学是一门综合多学科的交叉科学 | 第27-28页 |
| ·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 第28-29页 |
| ·年龄特点 | 第28页 |
| ·自我概念的增强与认知能力发展的不协调 | 第28页 |
| ·情感丰富而不稳定 | 第28页 |
| ·智力发展达到高峰 | 第28-29页 |
| 第5章 培养《分析化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体系 | 第29-38页 |
| ·寓教于乐培养《分析化学》学习兴趣 | 第29-32页 |
| ·利用化学史教育 | 第29页 |
| ·利用多媒体教学 | 第29-30页 |
| ·渗透“STSE”教学理念 | 第30-31页 |
| ·展示化学美 | 第31-32页 |
| ·采用问题教学培养《分析化学》学习兴趣 | 第32-33页 |
| ·创设问题情境 | 第32-33页 |
| ·加强实验教学 | 第33页 |
| ·采用合作教学培养《分析化学》学习兴趣 | 第33-34页 |
| ·变接受学习为互动学习 | 第33-34页 |
| ·开发利用社区资源 | 第34页 |
| ·开展课外活动 | 第34页 |
| ·增加学生的参与性 | 第34页 |
| ·采用探究教学培养《分析化学》学习兴趣 | 第34-35页 |
| ·采用情感教学培养《分析化学》学习兴趣 | 第35-38页 |
| ·鼓励和肯定学生 | 第35-36页 |
| ·树立自信心 | 第36页 |
| ·和谐的师生关系 | 第36-38页 |
| 第6章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38-42页 |
| ·实验方案 | 第38页 |
| ·实验结果 | 第38-42页 |
| ·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在《分析化学》学习兴趣方面的比较 | 第38-39页 |
| ·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在《分析化学》学习成绩方面的比较 | 第39-40页 |
| ·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在其它方面的比较 | 第40页 |
| ·实验班个案追踪学生前后比较 | 第40-42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2-43页 |
| ·结论 | 第42页 |
| ·展望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 附录 | 第47-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