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2页 |
第2章 人类文明形态演变概述 | 第12-15页 |
·采猎文明:原始和谐 | 第12-13页 |
·农业文明:基本平衡 | 第13页 |
·工业文明:严重紧张 | 第13-14页 |
·生态文明:人天和谐 | 第14-15页 |
第3章 生态文明的涵义、特点和结构 | 第15-22页 |
·生态文明的涵义 | 第15-16页 |
·生态文明的特点 | 第16-17页 |
·可持续性 | 第16页 |
·和谐性 | 第16-17页 |
·整体性 | 第17页 |
·生态文明的结构 | 第17-18页 |
·生态文明的价值形态 | 第17页 |
·生态文明的实践形态 | 第17-18页 |
·生态文明的理论形态 | 第18页 |
·生态文明的政治形态 | 第18页 |
·生态文明是一种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并列的文明形式 | 第18-22页 |
·生态文明对物质文明的影响和制约 | 第19页 |
·生态文明对政治文明的影响和制约 | 第19-20页 |
·生态文明对精神文明的影响和制约 | 第20-22页 |
第4章 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 第22-28页 |
·生态文明是现时代人类文明转型的必然产物 | 第22-23页 |
·生态文明是我国消除资源环境威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 第23-25页 |
·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 第25-26页 |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在新时期一项刻不容缓的历史责任 | 第26-28页 |
第5章 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 第28-38页 |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思想 | 第28-30页 |
·马克思强调自然的优先地位 | 第28-29页 |
·强调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辩证关系 | 第29-30页 |
·人和自然的辩证关系 | 第30-35页 |
·从时间空间关系来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有限与无限、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 第30-31页 |
·从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反作用与决定作用的关系 | 第31-32页 |
·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来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 第32-33页 |
·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发展来看,人不可能征服自然 | 第33-34页 |
·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来看,人与人的关系不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 | 第34-35页 |
·坚持“以人为本“与尊重自然规律相结合 | 第35-38页 |
第6章 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建设生态文明 | 第38-49页 |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 第38-40页 |
·具体对策 | 第40-49页 |
·意识和道德 | 第40-42页 |
·技术 | 第42-43页 |
·政策和法律 | 第43-44页 |
·绿色消费 | 第44-45页 |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 第45-47页 |
·经济增长方式 | 第47-48页 |
·发展生态经济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注释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个人简历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