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上海城市社区风险评估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6-7页 |
二、文献回顾 | 第7-11页 |
(一) 社区风险评估的提出 | 第7-8页 |
(二) 综合评估方法的应用 | 第8-11页 |
1、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灾害评估中的应用 | 第9-10页 |
2、层次分析法在灾害评估中的应用 | 第10-11页 |
三、研究框架 | 第11-17页 |
(一)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2、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三) 研究框架和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1、研究框架 | 第13页 |
2、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四) 研究方法和步骤 | 第14-17页 |
1、选取评价指标 | 第15-16页 |
2、AHP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16页 |
3、建立上海城市社区致灾因子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16页 |
4、应用上海城市社区风险评估模型 | 第16-17页 |
四、城市社区综合风险评价方法 | 第17-22页 |
(一) 综合风险评价方法的理论探讨 | 第17-20页 |
1、国内外主要综合风险评价方法 | 第17-19页 |
2、综合评价方法分析 | 第19-20页 |
(二) 上海城市社区综合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20-22页 |
1、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20-22页 |
2、单个致灾因子风险度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22页 |
五、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 第22-52页 |
(一) 上海城市社区承灾体脆弱性分析 | 第23-45页 |
1、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3-36页 |
2、指标标准化及赋值方法 | 第36-45页 |
(二) 上海城市社区致灾因子分析 | 第45-52页 |
1、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5-49页 |
2、指标评价方法 | 第49-52页 |
六、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2-62页 |
(一) 层次分析法的一般步骤 | 第52-56页 |
1、基本原理 | 第52-53页 |
2、一般步骤 | 第53-56页 |
(二)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权重 | 第56-62页 |
1、构建指标体系 | 第56-57页 |
2、构造判断矩阵 | 第57-58页 |
3、计算单层次排序权重 | 第58页 |
4、计算层次总排序权重 | 第58-62页 |
七、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估社区致灾因子 | 第62-67页 |
(一) 模糊综合评价的一般步骤 | 第62-64页 |
1、建立评价对象因素集U | 第62页 |
2、建立评语集V | 第62页 |
3、建立单因素评价模糊矩阵R | 第62-63页 |
4、综合评价 | 第63-64页 |
(二)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估社区致灾因子 | 第64-67页 |
1、建立评价对象因素集 | 第64-65页 |
2、建立评语集 | 第65页 |
3、建立单因素评价模糊矩阵 | 第65-66页 |
4、综合评价 | 第66-67页 |
八、上海城市社区综合风险评价的应用 | 第67-99页 |
(一) 应用实例 | 第67-73页 |
1、脆弱性识别 | 第67-70页 |
2、致灾因子识别 | 第70-73页 |
3、综合评价 | 第73页 |
(二) 上海城市社区综合风险评估应用分析 | 第73-99页 |
1、总体情况分析 | 第73-76页 |
2、脆弱性识别分析 | 第76-86页 |
3、致灾因子识别分析 | 第86-93页 |
4、应用分析 | 第93-97页 |
5、政策意义 | 第97-99页 |
九、总结 | 第99-101页 |
参考资料 | 第101-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