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论下的高中作文教学模式新探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8页 |
序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传统作文指导存在的问题 | 第9-16页 |
·动机促发 | 第9-10页 |
·写作动机缺席 | 第9-10页 |
·动机缺席的根源—接受学习观 | 第10页 |
·材料收集 | 第10-13页 |
·写作积蓄匮乏 | 第10-12页 |
·写作积蓄匮乏的根源—课堂中心观 | 第12-13页 |
·修改主体 | 第13-14页 |
·修改主体错位 | 第13页 |
·修改主体错位的根源—教师中心观 | 第13-14页 |
·学习形式 | 第14-16页 |
·缺少协作探究 | 第14页 |
·缺少协作探究的根源—个体学习观 | 第14-16页 |
第二章 “三改式”作文教学模式初探 | 第16-27页 |
·理论依据 | 第16-18页 |
·发展性评价的提出 | 第16-17页 |
·发展性评价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教学准备 | 第18-21页 |
·观察指导 | 第18页 |
·收集信息指导 | 第18-19页 |
·运思立意指导 | 第19-20页 |
·图式建构指导 | 第20-21页 |
·操作策略 | 第21-23页 |
·教学目标—以素质求发展 | 第23-24页 |
·实例分析 | 第24-27页 |
第三章 “三改式”作文教学实验评析 | 第27-31页 |
·“三改式”作文教学的优势 | 第27-28页 |
·注重教学目标的三维结合 | 第27页 |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 第27-28页 |
·重视学习的开放性 | 第28页 |
·“三改式”作文教学的不足 | 第28-29页 |
·情境性不足 | 第28-29页 |
·生活性不足 | 第29页 |
·“三改式”作文教学在实践中存在的困难 | 第29-31页 |
·教师:准备不足 | 第29-30页 |
·学生:能力不一 | 第30页 |
·学校:资源有限 | 第30-31页 |
结论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