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邓小平“外来文化观”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绪论第9-15页
 (一) 选题背景第9-10页
 (二) 研究意义第10-11页
 (三) 研究综述第11页
 (四) 研究方法第11-12页
 (五) 核心概念第12-15页
  1. 文化的含义第12-14页
  2. 外来文化第14-15页
一、邓小平“外来文化观”形成的背景第15-26页
 (一) 时代发展的需要第15-19页
  1. 时代主题的转换第15-17页
  2. 文化全球化的凸显第17-19页
 (二) 历史经验的总结第19-22页
  1. 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第19页
  2. 中国文化繁荣的启示第19-20页
  3. 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第20-22页
 (三) 改革开放深入的必然要求第22-23页
  1. 改革开放使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提高第22-23页
  2. 改革开放为我国精神文化生活注入活力第23页
  3. 改革开放给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第23页
 (四) 理论继承与创新的必然第23-26页
  1.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邓小平“外来文化观”形成的重要理论渊源第24-25页
  2. 毛泽东的文化理论是邓小平“外来文化观”形成的直接理论来源第25-26页
二、邓小平“外来文化观”的基本内容第26-40页
 (一) 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外来文化第26-30页
  1. 用马克思主义对外来文化的内容进行鉴别第26-27页
  2. 区别对待外来文化第27-28页
  3. 反对“全盘西化”第28-30页
 (二) 积极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优秀成果,推进文化创新第30-36页
  1. 要脚踏实地吸收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济的意识、经验与技术第30-32页
  2. 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政治文化建设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第32-33页
  3. 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精神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第33-34页
  4. 创新是实施文化开放政策借鉴外来文化的核心第34-36页
 (三) 与西方文化的交流要长期发展第36-40页
  1. 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邓小平强调各民族文化取长补短的重要性第36页
  2. 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教训,邓小平强调中国文化发展离不开世界第36-37页
  3. 从时代变迁的紧迫感考虑,邓小平呼吁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时不我待第37-38页
  4. 从发展战略高度,邓小平提出对外文化交流是长久之策第38页
  5. 文化开放是手段,支持经济建设是目的第38-40页
三、邓小平“外来文化观”的现实意义及启示第40-50页
 (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第40-43页
  1.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主导地位第40-41页
  2. 加强理论创新,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第41-42页
  3. 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第42-43页
 (二) 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化民族的凝聚力第43-44页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中化民族的凝聚力的共同思想基础第43页
  2. 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第43-44页
 (三) 大力培育民族精神第44-45页
  1.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第44页
  2. 顺应时代要求,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第44-45页
 (四) 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第45-50页
  1. 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第45-46页
  2. 正确对待文化全球化和外来文化第46-50页
结束语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52-54页
附录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53 Pro72Arg多态与中国南北食管/贲门癌遗传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下一篇:单个非线性双曲守恒律的高维Riemann初边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