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13页 |
·案例研究法 | 第13-14页 |
·本文的结构 | 第14-16页 |
2 我国群体性事件及公共危机管理理论阐释 | 第16-24页 |
·我国群体性事件概述 | 第16-18页 |
·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界定 | 第16页 |
·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特征 | 第16-18页 |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阐释 | 第18-24页 |
·危机及公共危机的涵义 | 第18-20页 |
·公共危机管理的涵义 | 第20-21页 |
·公共危机管理的原则 | 第21-22页 |
·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 | 第22页 |
·公共危机管理的模式 | 第22-24页 |
3 我国城市群体性事件概述 | 第24-32页 |
·城市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及特征 | 第24-25页 |
·城市群体性事件的概念 | 第24页 |
·城市群体性事件的特征 | 第24-25页 |
·城市群体性事件的爆发原因 | 第25-28页 |
·城市群体性事件的政治原因 | 第25-26页 |
·城市群体性事件的经济原因 | 第26-27页 |
·城市群体性事件的制度和机制原因 | 第27-28页 |
·城市群体性事件与危机的相关性分析 | 第28-32页 |
·城市群体性事件具有的危机属性 | 第28-30页 |
·城市群体性事件与公共危机的关系 | 第30-32页 |
4 我国城市群体性事件的治理要素及典型案例研究 | 第32-42页 |
·城市群体性事件的治理主体分析 | 第32-34页 |
·城市群体性事件的主导治理主体 | 第32页 |
·城市群体性事件的参与治理主体 | 第32-34页 |
·城市群体性事件的治理原则 | 第34-36页 |
·预防为主原则 | 第34-35页 |
·及时高效原则 | 第35页 |
·依法化解原则 | 第35页 |
·信息公开原则 | 第35-36页 |
·妥当善后原则 | 第36页 |
·城市群体性事件典型案例剖析——以贵州瓮安事件为例 | 第36-42页 |
·事件回放 | 第36-37页 |
·原因分析 | 第37-40页 |
·事件反思 | 第40-42页 |
5 我国城市群体性事件治理机制的构建研究 | 第42-58页 |
·城市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的构建研究 | 第42-49页 |
·宏观视角的城市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构建研究 | 第42-46页 |
·微观视角的城市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构建研究 | 第46-49页 |
·城市群体性事件化解机制的构建研究 | 第49-55页 |
·应急预案机制 | 第50-51页 |
·快速反应机制 | 第51-52页 |
·现场处置机制 | 第52-53页 |
·信息发布机制 | 第53-55页 |
·城市群体性事件善后机制的构建研究 | 第55-58页 |
·事后矛盾调处排查机制 | 第55-56页 |
·责任追究及纠错机制 | 第56页 |
·承诺落实及利益补偿机制 | 第56-57页 |
·调查事件中违法行为 | 第57页 |
·总结经验与教训机制 | 第57-58页 |
6 结论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附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