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相关概念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IT 时代建筑环境广泛意义 | 第10-11页 |
·大学图书馆阅览空间环境艺术 | 第11页 |
·研究方法及特色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特色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2-15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3-15页 |
·论文框架 | 第15-17页 |
2 IT 时代与建筑环境 | 第17-26页 |
·IT 时代的定义和对建筑环境的广泛意义 | 第17-19页 |
·IT 时代的定义 | 第17-18页 |
·IT 时代建筑环境的广泛意义 | 第18-19页 |
·信息技术对建筑环境的影响 | 第19-22页 |
·信息技术与建筑环境 | 第19-20页 |
·信息技术在建筑环境设计中的辅助设计 | 第20-22页 |
·IT 时代建筑环境设计再思考 | 第22-25页 |
·虚拟与现实 | 第22-24页 |
·可持续未来环境设计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IT 时代与大学图书馆 | 第26-48页 |
·大学图书馆的时代演变 | 第26-31页 |
·新旧大学图书馆的职能转变 | 第26-27页 |
·大学图书馆的时代机遇与挑战 | 第27-31页 |
·IT 时代对大学图书馆的影响 | 第31-44页 |
·IT 时代大学图书馆的功能转变 | 第31-36页 |
·IT 时代大学图书馆的空间发展 | 第36-42页 |
·IT 时代大学图书馆的概念延伸 | 第42-44页 |
·IT 时代大学图书馆的人文情怀 | 第44-48页 |
·多元文化与审美 | 第44-45页 |
·生态技术与环境意识 | 第45-46页 |
·个性设计与人性关怀 | 第46-48页 |
4 IT 时代大学图书馆阅览空间环境诠释 | 第48-85页 |
·IT 时代大学图书馆阅览空间功能 | 第48-52页 |
·IT 时代大学图书馆阅览空间功能布局 | 第48-50页 |
·IT 时代大学图书馆阅览空间多功能结构设计 | 第50-52页 |
·IT 时代大学图书馆阅览空间设计 | 第52-60页 |
·IT 时代大学图书馆阅览空间流线设计 | 第52-53页 |
·IT 时代大学图书馆阅览空间句法 | 第53-59页 |
·IT 时代大学图书馆阅览空间的信息技术空间应用 | 第59-60页 |
·IT 时代大学图书馆阅览空间环境心理研究 | 第60-64页 |
·IT 时代大学图书馆阅览空间个人空间 | 第60-61页 |
·IT 时代大学图书馆阅览空间人际距离 | 第61-62页 |
·IT 时代大学图书馆阅览空间人的环境心理 | 第62-64页 |
·IT 时代大学图书馆阅览空间环境艺术设计 | 第64-83页 |
·IT 时代大学图书馆阅览空间家具设计 | 第64-70页 |
·IT 时代大学图书馆阅览空间陈设设计 | 第70-75页 |
·IT 时代大学图书馆阅览空间照明设计 | 第75-78页 |
·IT 时代大学图书馆阅览空间色彩设计 | 第78-80页 |
·IT 时代大学图书馆阅览空间通用设计 | 第80-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5 国内外大学图书馆阅览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分析与比较研究 | 第85-99页 |
·国内外大学图书馆阅览空间“硬件”设施的分析比较 | 第85-93页 |
·国内外大学图书馆阅览空间“软件”服务的分析比较 | 第93-95页 |
·国内外大学图书馆阅览空间人文精神的分析比较 | 第95-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6 小结与反思 | 第99-105页 |
·艺术遇见科学 | 第99-100页 |
·理性的追逐,感性的回归 | 第100-102页 |
·本文研究小结 | 第102-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8页 |
附录 图标索引 | 第108-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