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医疗过失及其认定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7-12页 |
一、本文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 第7-8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医疗过失纠纷处理模式 | 第12-20页 |
一、日本关于医疗过失纠纷的处理模式 | 第12-14页 |
(一) 违反安全关照义务 | 第12-13页 |
(二) 违反信赖义务 | 第13-14页 |
二、德国关于医疗过失纠纷的处理模式 | 第14-15页 |
(一) 缔约过失模式 | 第14页 |
(二) 积极侵害债权模式 | 第14-15页 |
(三) 附保护第三人效力之契约 | 第15页 |
(四) 无因管理模式 | 第15页 |
三、新西兰及瑞典等国家或地区的无过失补偿模式 | 第15-16页 |
四、我国关于医疗纠纷的处理模式 | 第16-20页 |
(一) 主要观点 | 第16-17页 |
(二) 立法现状与司法实践 | 第17-18页 |
(三) 本文的观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注意义务与医疗过失认定 | 第20-28页 |
一、医生注意义务的来源 | 第20-23页 |
(一) 医疗行业的专业性 | 第21-22页 |
(二) 信赖关系 | 第22页 |
(三) 道德要求 | 第22-23页 |
二、医疗注意义务的内容 | 第23-26页 |
(一) 有关学说 | 第23-24页 |
(二) 对有关学说的评价 | 第24-26页 |
三、欠缺注意义务下的医疗过失的认定标准 | 第26-28页 |
第三章 违反注意义务的医疗过失的实证分析 | 第28-35页 |
一、违反技术性注意义务的医疗过失 | 第28-31页 |
(一) 违反谨慎诊断的义务 | 第28页 |
(二) 违反谨慎治疗的义务 | 第28-29页 |
(三) 违反诊疗过程中的说明义务 | 第29-30页 |
(四) 违反技术性操作规程的义务 | 第30-31页 |
二、违反伦理性注意义务的医疗过失 | 第31-35页 |
(一) 违反告知义务 | 第31-32页 |
(二) 违反不得拒诊义务 | 第32页 |
(三) 违反转诊义务 | 第32-33页 |
(四) 违反医生的忠实义务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影响医疗过失认定的因素解析 | 第35-42页 |
一、医疗水准与医疗过失的认定 | 第35-36页 |
二、地域差异与医疗过失的认定 | 第36页 |
三、存活机会丧失与医疗过失的认定 | 第36-37页 |
四、医疗过失的阻却性事由 | 第37-42页 |
(一) 告知后同意 | 第38-39页 |
(二) 容许性危险 | 第39-40页 |
(三) 紧急情况 | 第40-41页 |
(四) 医疗尝试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