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合同附随义务的法律界定 | 第11-18页 |
第一节 合同附随义务的含义及特征 | 第11-12页 |
一、合同附随义务的含义 | 第11-12页 |
二、合同附随义务的特征 | 第12页 |
第二节 合同附随义务与相关概念之比较 | 第12-14页 |
一、合同附随义务与先合同义务、后合同义务的区别 | 第13页 |
二、合同附随义务与给付义务 | 第13-14页 |
第三节 合同附随义务的类型分析 | 第14-18页 |
一、合同附随义务类型的不同观点 | 第14-15页 |
二、笔者关于合同附随义务类型的观点 | 第15-18页 |
第二章 合同附随义务的历史演进 | 第18-23页 |
第一节 罗马法中合同附随义务的萌芽 | 第18-19页 |
一、罗马法中的诚信契约 | 第18页 |
二、罗马法中的诚信诉讼 | 第18-19页 |
第二节 法国司法实践对合同附随义务的探索 | 第19-20页 |
一、法国诚实信用原则的确立 | 第19页 |
二、“保障安全”义务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 | 第19-20页 |
第三节 德国学说和判例对附随义务理论的确认及发展 | 第20-21页 |
一、德国学说和判例对附随义务的确认 | 第20-21页 |
二、德国附随义务理论的发展 | 第21页 |
第四节 日本等其他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的合同附随义务 | 第21-23页 |
一、日本的合同附随义务 | 第21页 |
二、台湾地区的合同附随义务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合同附随义务的基本理论 | 第23-28页 |
第一节 合同附随义务的法理基础 | 第23-24页 |
一、诚实信用原则概述 | 第23页 |
二、诚实信用原则是附随义务产生的法理基础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合同附随义务的法律主体 | 第24-25页 |
一、合同当事人 | 第24页 |
二、第三人 | 第24-25页 |
第三节 合同附随义务的价值理念 | 第25-26页 |
一、保障交易安全 | 第25-26页 |
二、提高交易效率 | 第26页 |
第四节 合同附随义务的法律功能 | 第26-28页 |
一、辅助功能 | 第26-27页 |
二、保障功能 | 第27-28页 |
第四章 合同附随义务的实务分析 | 第28-36页 |
第一节 合同附随义务的认定原则 | 第28-29页 |
一、当事人约定和法律规定优先的原则 | 第28页 |
二、公平原则 | 第28-29页 |
三、适当限制的原则 | 第29页 |
第二节 认定合同附随义务的方法 | 第29-31页 |
一、检索合同和法条 | 第29-30页 |
二、斟酌判例 | 第30页 |
三、揣摩交易习惯 | 第30-31页 |
四、个案细化 | 第31页 |
第三节 附随义务与附保护第三人作用的契约 | 第31-32页 |
一、附保护第三人作用契约的含义 | 第31页 |
二、附随义务保护的第三人之界定 | 第31-32页 |
第四节 违反合同附随义务的民事责任 | 第32-36页 |
一、有关违反合同附随义务民事责任的学说 | 第33页 |
二、违反合同附随义务应承担违约责任 | 第33-34页 |
三、违反合同附随义务民事责任的承担 | 第34-36页 |
第五章 我国合同附随义务的发展及完善 | 第36-42页 |
第一节 我国合同附随义务的法定化 | 第36-38页 |
一、我国合同附随义务法定化的表现 | 第36-37页 |
二、我国合同附随义务法定化的意义 | 第37-38页 |
第二节 我国合同附随义务的拓展 | 第38-39页 |
一、附随义务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发展 | 第38-39页 |
二、附随义务在劳动合同中的表现 | 第39页 |
第三节 我国合同附随义务的缺陷及完善 | 第39-42页 |
一、我国合同附随义务的缺陷 | 第39-40页 |
二、我国合同附随义务的完善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4页 |
注释 | 第44-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后记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