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导论 | 第12-19页 |
一、选题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研究述评 | 第13-17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一章 产权交易的理论分析 | 第19-42页 |
第一节 西方企业并购理论和动机 | 第19-25页 |
一、市场势力论:追求市场竞争最大优势的动机 | 第19-20页 |
二、规模经济和管理论:追求经营效率的动机 | 第20-21页 |
三、经理论: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动机 | 第21页 |
四、纵向并购:追求协同效应目标的动机 | 第21-22页 |
五、混合并购:多元化经营动机 | 第22-23页 |
六、杠杆收购:追求公司价值提升的动机 | 第23-25页 |
第二节 产权交易理论的一般分析 | 第25-34页 |
一、现代产权理论的交易成本分析 | 第25-29页 |
二、马克思的产权结构理论与产权流转 | 第29-31页 |
三、“产权效率悖论”与产权制度安排多元化 | 第31-32页 |
四、不完全契约理论与产权人格化 | 第32-34页 |
第三节 产权交易的特殊理论:现代产权制度与混合所有制 | 第34-42页 |
一、国有企业改革历程存在的产权问题 | 第34-36页 |
二、产权交易解决传统企业产权制度弊端 | 第36-38页 |
三、产权交易与现代产权制度安排 | 第38-39页 |
四、产权交易与混合所有制经济形态的形成 | 第39-42页 |
第二章 中国产权交易市场现状与问题剖析 | 第42-58页 |
第一节 中国产权交易市场现状 | 第42-50页 |
一、产权交易市场交易活跃 | 第42-44页 |
二、联动区域产权交易市场初步形成 | 第44-47页 |
三、产权交易逐渐规范 | 第47-48页 |
四、国有资产有效流转 | 第48-50页 |
第二节 产权交易市场存在问题剖析 | 第50-58页 |
一、产权交易市场的功能缺陷 | 第50-54页 |
二、产权交易市场的体制性缺陷 | 第54-56页 |
三 现有定位制约中国产权交易市场发展 | 第56-58页 |
第三章 中国产权交易市场的交易分析 | 第58-85页 |
第一节 产权交易市场交易主体的“国退民进”、“国退洋进” | 第58-68页 |
一、产权交易市场交易主体现状分析 | 第59-61页 |
二、产权交易市场依托国企扩大产权交易额难以为继 | 第61-62页 |
三、民营企业成为交易主体不是“化公为私” | 第62-63页 |
四、外资积极关注产权交易市场 | 第63-68页 |
第二节 产权交易客体创新——实物型向价值型的转变 | 第68-78页 |
一、传统产权交易客体——实物型交易 | 第68-69页 |
二、产权交易客体创新——价值型交易 | 第69-71页 |
三、产权价值型交易的实现——股权托管 | 第71-73页 |
四、股权托管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73-75页 |
五、价值型交易的关键:产权证券化 | 第75-76页 |
六、建立产权基金促进价值型交易 | 第76-78页 |
第三节 产权交易机构分析 | 第78-85页 |
一、产权交易所(中心)的作用 | 第78-79页 |
二、产权交易所(中心)体制和运作模式 | 第79-80页 |
三、产权交易所(中心)存在的问题 | 第80-82页 |
四、产权交易机构的出路:竞争、合作、共赢 | 第82-85页 |
第四章 OTCBB——美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场外交易市场 | 第85-94页 |
一、OTCBB 的设立与美国多层次资本市场 | 第85-87页 |
二、OTCBB 的结构特点 | 第87-89页 |
三、OTCBB 报价的相关问题 | 第89-90页 |
四、OTCBB 的做市商制度 | 第90-91页 |
五、利用OTCBB 融资 | 第91-94页 |
第五章 中国产权交易市场的功能演进 | 第94-110页 |
第一节 产权交易市场的一般功能 | 第94-97页 |
第二节 产权交易市场的改革功能 | 第97-102页 |
一、国有资产存量有效流动的平台 | 第97-98页 |
二、国有资产结构优化的功能 | 第98-99页 |
三、民营资本和外资参与国有资产重组的桥梁功能 | 第99-100页 |
四、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功能 | 第100-101页 |
五、机制防腐的功能 | 第101-102页 |
第三节 产权交易市场的资本市场功能 | 第102-110页 |
一、多层次资本市场不可缺少的“三板”功能 | 第102-105页 |
二、非上市公司股权转让合法平台 | 第105-106页 |
三、风险投资的蜕变场所 | 第106-107页 |
四、股东投票权完备性的改善 | 第107-110页 |
第六章 中国产权交易市场的制度变迁 | 第110-127页 |
第一节 制度变迁的解释 | 第110-113页 |
一、制度变迁的涵义 | 第110-111页 |
二、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分析 | 第111-113页 |
第二节 中国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阶段 | 第113-116页 |
第三节 产权交易市场发展——无序的制度安排→统一的强制性制度变迁. | 第116-120页 |
一、产权交易市场初期制度安排的冲突 | 第116-119页 |
二、从无序的制度安排到统一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分析 | 第119-120页 |
第四节 产权交易市场重塑:强制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 | 第120-125页 |
一、强制性制度变迁对产权交易市场的影响 | 第120-122页 |
二、诱致性制度变迁障碍的优化 | 第122-125页 |
第五节 产权交易市场协会:市场化的诱致性制度变迁主体 | 第125-127页 |
结语 | 第127-136页 |
一、统一化:产权交易市场跨区域结盟与联动 | 第128-130页 |
二、市场化:由政府主导转向行业协会指导 | 第130-131页 |
三、规范化:健全产权交易市场监管制度 | 第131-133页 |
四、标准化:逐步建成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础市场 | 第133-134页 |
五、多元化:产权交易市场效率的体现 | 第134-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0页 |
后记 | 第140-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