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10页 |
1 绪论 | 第10-27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21页 |
·自然垄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管制与竞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论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4-27页 |
2 垄断、管制与竞争的理论综述 | 第27-40页 |
·垄断的理论演进 | 第27-34页 |
·有关垄断的观点 | 第27-29页 |
·有关自然垄断的观点 | 第29-34页 |
·有关垄断与管制的理论进展 | 第34-38页 |
·哈佛学派对自然垄断与竞争的观点 | 第34-36页 |
·芝加哥学派关于垄断与竞争的观点 | 第36-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3 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市场结构重组模式 | 第40-63页 |
·自然垄断行业的市场结构重组的主要模式 | 第40-45页 |
·纵向接入竞争的市场结构模式 | 第41-42页 |
·网运分离的市场结构模式 | 第42页 |
·联合所有制市场结构模式 | 第42-43页 |
·经营权分离的市场结构模式 | 第43-44页 |
·数网竞争市场结构模式 | 第44-45页 |
·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市场结构重组模式选择——以电力为例.. | 第45-62页 |
·国外电力行业的市场结构重组和管制改革 | 第45-55页 |
·我国电力行业的市场结构重组模式选择 | 第55-58页 |
·我国电力行业市场结构重组评价 | 第58-60页 |
·我国电力行业管制改革建议 | 第60-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4 自然垄断行业的潜在竞争与管制效率 | 第63-94页 |
·背景介绍 | 第63-64页 |
·自然垄断的可竞争性理论 | 第64-71页 |
·自然垄断的可竞争市场理论 | 第64-65页 |
·可竞争市场理论与政府管制 | 第65-68页 |
·自然垄断的边界变化与竞争 | 第68-71页 |
·完全信息情况下的竞争性进入与管制效率 | 第71-72页 |
·不对称信息情况下的竞争性进入与管制效率 | 第72-80页 |
·政府的最优进入管制策略 | 第72-75页 |
·政府进入管制的效率分析 | 第75-80页 |
·不确定性情况下的投资策略 | 第80-92页 |
·在位者高成本情况下的进入投资策略 | 第80-84页 |
·在位者低成本情况下的进入投资策略 | 第84-89页 |
·静态比较分析 | 第89-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5 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接入与管制 | 第94-114页 |
·自然垄断行业的接入管制定价模式 | 第94-97页 |
·最优配置原则:边际成本定价 | 第94-95页 |
·次优配置原则:拉姆齐定价(Ramsey Pricing) | 第95-96页 |
·生产效率原则:有效成分定价(Efficient Component-Prici | 第96-97页 |
·竞争性接入与一体化企业的歧视性策略 | 第97-105页 |
·不存在歧视性策略下的政府最优接入管制 | 第100-103页 |
·存在歧视性策略情况下的政府最优接入管制 | 第103-105页 |
·一体化企业的投资策略 | 第105-112页 |
·竞争性接入与一体化企业的投资策略 | 第106-110页 |
·一体化垄断企业在价格管制时投资策略 | 第110-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6 我国电力行业政府管制效率的实证研究 | 第114-139页 |
·我国电力行业的管制及其改革 | 第114-122页 |
·电力行业的管制历程 | 第115-120页 |
·我国电力行业现状 | 第120-122页 |
·我国电力行业的管制改革 | 第122页 |
·我国电力行业管制效率的实证分析 | 第122-138页 |
·电力行业管制绩效的检验标准 | 第122-123页 |
·重庆地区电网公司效率的实证统计分析 | 第123-129页 |
·重庆地区电力公司的数据包络分析(DEA) | 第129-138页 |
·本章小结 | 第138-139页 |
7 结论 | 第139-141页 |
·本文的结论 | 第139-140页 |
·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 第140-141页 |
致谢 | 第141-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51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