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5页 |
导言 | 第15-2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5-16页 |
·文献回顾 | 第16-21页 |
·本文对货币政策地区效应概念的界定 | 第21页 |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21-25页 |
·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 | 第25-28页 |
第一章 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理论阐述 | 第28-45页 |
·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一个历久弥新的理论争论焦点 | 第28-33页 |
·货币政策有效论 | 第28-31页 |
·货币政策无效论 | 第31-33页 |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 第33-37页 |
·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 | 第37-42页 |
·货币政策效应理论述评 | 第42-45页 |
第二章 货币政策的地区效应:对地区总供给曲线的考察 | 第45-63页 |
·总供给曲线的理论背景与部分经验研究简述 | 第45-47页 |
·地区短期总供给曲线存在的可能性的理论解释 | 第47-54页 |
·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模型 | 第48-50页 |
·影响地区短期总供给曲线差异的因素分析 | 第50-54页 |
·实证检验 | 第54-61页 |
·小结 | 第61-63页 |
第三章 货币政策地区效应:对地区总需求曲线的考察 | 第63-100页 |
·各地区总需求结构的变化特征 | 第63-66页 |
·各地区消费需求对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的影响 | 第66-86页 |
·各地区消费倾向比较分析 | 第67-69页 |
·各地区消费需求的利率弹性比较分析 | 第69-74页 |
·各地区消费储蓄行为的微观基础研究 | 第74-86页 |
·各地区投资需求对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的影响 | 第86-98页 |
·投资理论的发展 | 第86-89页 |
·各地区企业投资对货币政策反应差异的制度分析 | 第89-91页 |
·两种不同类型企业投资理论模型 | 第91-96页 |
·各地区投资需求利率弹性差异的实证检验 | 第96-98页 |
·小结 | 第98-100页 |
第四章 货币政策地区效应:基于中国地区货币需求的实证分析 | 第100-120页 |
·理论回顾与国内货币需求的经验研究 | 第100-103页 |
·货币需求函数区域差异的理论背景 | 第100-101页 |
·部分实证分析和研究成果简述 | 第101-103页 |
·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的地区差异分析 | 第103-111页 |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地区间收入的差距 | 第103-104页 |
·利率调整对不同地区货币需求作用力度 | 第104-108页 |
·证券交易对不同地区居民金融资产的影响有较大差别 | 第108-110页 |
·国家对金融的控制能力在不同地区间的表现 | 第110-111页 |
·经济货币化程度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 第111页 |
·实证检验 | 第111-119页 |
·变量的选取 | 第112-113页 |
·数据来源 | 第113-114页 |
·计量模型与实证结果分析 | 第114-119页 |
·小结 | 第119-120页 |
第五章 货币政策地区效应:基于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研究 | 第120-135页 |
·货币供给性质的理论与经验研究的简要回顾 | 第120-124页 |
·货币供给性质的理论发展 | 第121-123页 |
·部分国内外货币供给性质的经验研究成果 | 第123-124页 |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 第124-126页 |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124页 |
·检验方法与结果分析 | 第124-126页 |
·货币供给内生性区域差异的原因分析 | 第126-133页 |
·从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分析货币供给性质的区域差异 | 第127-130页 |
·从货币供给的构成因素分析区域货币供给的性质差异 | 第130-133页 |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133-135页 |
第六章 货币政策的地区效应:基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 | 第135-144页 |
·引起货币政策不同效应的因素 | 第135-137页 |
·基于中国省际制造业传导效应的panel data 实证分析 | 第137-143页 |
·小结 | 第143-144页 |
第七章 我国货币政策的识别及其地区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144-150页 |
·理论基础 | 第144-147页 |
·实证分析 | 第147-149页 |
·模型设定和数据选择 | 第147-148页 |
·模型估计及结果分析 | 第148-149页 |
·小结 | 第149-150页 |
第八章 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效应的区域差异 | 第150-166页 |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及其运用情况的简要回顾 | 第150-157页 |
·传统计划型政策工具的运用 | 第151-152页 |
·现代市场型政策工具的运用 | 第152-157页 |
·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效应的区域差异的原因分析 | 第157-162页 |
·统一的存款准备金率效应的区域差异分析 | 第157-158页 |
·统一的公开市场操作效果的区域差异分析 | 第158-160页 |
·再贴现政策效果的区域差异分析 | 第160页 |
·再贷款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分析 | 第160-161页 |
·信贷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分析 | 第161页 |
·利率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分析 | 第161-162页 |
·货币政策工具与区域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总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162-164页 |
·货币政策工具单项效应的区域差异分析 | 第162-164页 |
·货币政策工具综合效应的区域差异分析 | 第164页 |
·小结 | 第164-166页 |
第九章 测度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相对指数及其应用 | 第166-178页 |
·理论与现实意义 | 第166-168页 |
·货币政策效应的理论背景 | 第168-169页 |
·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的微观变量及其相关指标的描述 | 第169-173页 |
·相对指数的建立与结果分析 | 第173-175页 |
·小结 | 第175-178页 |
第十章 构建最优货币区 | 第178-192页 |
·区域不平衡决定了统一货币政策框架下实施区域政策操作的必然性. | 第181-183页 |
·中西部地区的金融市场体系的建设 | 第183-188页 |
·大力发展区域金融机构,优化区域金融组织体系 | 第183-185页 |
·积极培育区域金融市场,完善区域市场体系 | 第185-188页 |
·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 第188-192页 |
·与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相协调的财政政策 | 第189-190页 |
·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 | 第190-192页 |
结束语 | 第192-193页 |
附表 | 第193-20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0-211页 |
后记 | 第211-2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