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 英文摘要 | 第11-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7页 |
| ·前言 | 第13-14页 |
|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 | 第14-24页 |
|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的发展简介 | 第14页 |
| ·原子荧光光谱法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仪器 | 第17-24页 |
| ·氢化物发生进样技术 | 第24-28页 |
| ·氢化物发生进样技术发展概述 | 第24-25页 |
| ·氢化物发生原理 | 第25-28页 |
| ·氢化物进样法的优点 | 第28页 |
| ·银的测定方法 | 第28-32页 |
| ·分光光度法 | 第28-29页 |
| ·中子活化法 | 第29页 |
| ·溶出伏安法 | 第29页 |
| ·荧光熄灭法 | 第29-30页 |
| ·催化动力光度法 | 第30页 |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第30-31页 |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 第31-32页 |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第32页 |
| ·本研究工作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32-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 第二章 银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研究 | 第37-57页 |
| ·前言 | 第37-38页 |
| ·实验仪器及材料 | 第38-45页 |
| ·试验仪器 | 第38-45页 |
| ·实验试剂及材料 | 第45页 |
| ·载气流速和原子化器高度对测定的影响 | 第45-48页 |
| ·实验方法 | 第45-4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6-48页 |
| ·辅助气流速对测定的影响 | 第48-49页 |
| ·实验方法 | 第4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8-49页 |
| ·硼氢化钾对测定的影响 | 第49-50页 |
| ·实验方法 | 第49-5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0页 |
| ·酸度对测定的影响 | 第50-52页 |
| ·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2页 |
| ·优化条件下的标准曲线以及方法的检出限和相对标准偏差 | 第52-53页 |
| ·结论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 第三章 银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测定的信号增强技术 | 第57-70页 |
| ·前言 | 第57-58页 |
| ·实验仪器及材料 | 第58-59页 |
| ·实验仪器 | 第58页 |
| ·实验试剂及材料 | 第58-59页 |
| ·氧气在银的测定过程中的作用 | 第59-63页 |
| ·前言 | 第59-61页 |
| ·实验方法及结果与讨论 | 第61-63页 |
| ·双氧水对银荧光信号的影响 | 第63-67页 |
| ·前言 | 第63-64页 |
| ·实验方法及结果与讨论 | 第64-67页 |
| ·结论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0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4页 |
| ·研究结论 | 第70-71页 |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71-72页 |
| ·研究的问题及展望 | 第72-74页 |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及待发表的论文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