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导言 | 第10-18页 |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 ·管制理论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 ·利益集团管制理论 | 第11-13页 |
| ·激励性管制理论 | 第13-15页 |
| ·管制框架下的竞争理论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及本文框架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电信业的自然垄断判断 | 第18-25页 |
| ·自然垄断理论 | 第18-20页 |
| ·规模经济与自然垄断 | 第18-19页 |
| ·范围经济与自然垄断 | 第19-20页 |
| ·成本的劣加性 | 第20页 |
| ·电信业成本劣加性的实证研究 | 第20-22页 |
| ·电信技术发展对理论的超越 | 第22-25页 |
| 第三章 电信管制政策 | 第25-36页 |
| ·进入管制 | 第25-26页 |
| ·不对称管制 | 第26-27页 |
| ·价格管制 | 第27-29页 |
| ·自由定价管制 | 第27页 |
| ·投资回报率管制 | 第27-28页 |
| ·最高限价管制 | 第28-29页 |
| ·互联互通管制政策 | 第29-34页 |
| ·互联互通条件管制 | 第29-30页 |
| ·互联互通价格管制 | 第30-34页 |
| ·普遍服务管制政策 | 第34-36页 |
| 第四章 国外电信管制改革实证研究 | 第36-42页 |
| ·英国的电信改革:私有化和价格上限管制 | 第36-37页 |
| ·美国的电信改革:从垂直分离到产业融合 | 第37-39页 |
| ·结论和启示 | 第39-42页 |
|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依法改革 | 第39页 |
| ·建立独立的管制机构 | 第39-40页 |
| ·通过结构改革和完善产权引入竞争机制 | 第40页 |
| ·开放基本网络运营市场是决定有效竞争的根本因素 | 第40页 |
| ·管制政策演进以适应竞争局面的出现 | 第40-41页 |
| ·放松管制与激励性管制并存 | 第41-42页 |
| 第五章 中国电信管制改革实证研究 | 第42-64页 |
| ·中国电信管制发展的历程 | 第42-49页 |
| ·行政垄断,严格管制时期 | 第42页 |
| ·放松价格管制,垄断高速发展时期 | 第42-43页 |
| ·20 世纪90 年代开始的电信改革时期 | 第43-49页 |
| ·基于 SCP 范式的电信业有效竞争分析 | 第49-60页 |
| ·有效竞争衡量标准 | 第49-50页 |
| ·中国电信业市场结构 | 第50-54页 |
| ·中国电信企业市场行为 | 第54-57页 |
| ·中国电信市场绩效 | 第57-60页 |
| ·管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60-64页 |
| ·本地网的垄断问题 | 第61页 |
| ·互联互通问题 | 第61-62页 |
| ·价格竞争问题 | 第62-63页 |
| ·改革模式缺乏一致性 | 第63-64页 |
| 第六章 中国电信产业的管制重建 | 第64-75页 |
| ·《电信法》 | 第64-66页 |
| ·独立性的管制机构 | 第66-68页 |
| ·我国电信管制机构现状 | 第66-67页 |
| ·建立独立性管制机构 | 第67-68页 |
| ·管制政策的重建 | 第68-75页 |
| ·建立适度市场准入的管制 | 第68-69页 |
| ·建立激励与约束对称的互联互通机制 | 第69-71页 |
| ·建立合理有效的资费方式 | 第71-73页 |
| ·建立新的普遍服务机制,平衡运营商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 第73-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