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六种灌木抗旱性综合评价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SUMMARY | 第3-8页 |
| 1 引言 | 第8-9页 |
| 2 文献回顾 | 第9-16页 |
| ·植物抗旱性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 ·群落特征 | 第9页 |
| ·形态解剖 | 第9-10页 |
| ·植物生理生化指标 | 第10-14页 |
| ·植物抗旱性的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 | 第14-15页 |
| ·干旱处理方法 | 第14-15页 |
| ·植物抗旱性鉴定方法 | 第15页 |
| ·荒漠地区灌木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6-24页 |
| ·采样地概况 | 第16页 |
| ·供试材料及采样方法 | 第16-18页 |
| ·测定指标和测定方法 | 第18-22页 |
| ·群落特征调查及计算方法 | 第18页 |
| ·形态解剖测定 | 第18-20页 |
| ·植物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 第20-22页 |
| ·抗旱性综合评价 | 第22-24页 |
| ·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 | 第22页 |
| ·灰色相关分析 | 第22-23页 |
| ·非加权指数评价法 | 第23-24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4-44页 |
| ·群落特征 | 第24-25页 |
| ·6种植物形态解剖特征 | 第25-26页 |
| ·形态结构描述 | 第25-26页 |
| ·6种植物生理特征 | 第26-41页 |
| ·脯氨酸含量 | 第26-28页 |
| ·可溶性糖含量 | 第28-29页 |
| ·叶绿素含量 | 第29-33页 |
| ·六种植物 MDA 含量分析 | 第33-35页 |
| ·六种植物 SOD 含量分析 | 第35-36页 |
| ·六种植物 CAT 含量分析 | 第36-38页 |
| ·植物各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 第38-41页 |
| ·六种植物抗旱性评价 | 第41-44页 |
| ·4种植物解剖结构指标观测值非加权指数评价 | 第41-42页 |
| ·六种灌木抗旱性生理指标综合评价 | 第42-44页 |
| 5 结论与讨论 | 第44-48页 |
| ·采样区群落结构 | 第44-45页 |
| ·形态解剖结构与植物抗旱性 | 第45-46页 |
| ·提高光合效率 | 第45页 |
| ·保水贮水 | 第45页 |
| ·含晶细胞 | 第45-46页 |
| ·生理指标与植物抗旱性 | 第46-48页 |
| ·脯氨酸 | 第46页 |
| ·可溶性糖 | 第46-47页 |
| ·叶绿素 | 第47页 |
| ·膜系统保护酶活性 | 第47-48页 |
| ·丙二醛 | 第48页 |
| 6 存在问题 | 第48-50页 |
| 附图 | 第50-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61页 |
| 导师简介 | 第61-62页 |
| 个人简介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