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9页 |
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7-19页 |
·稻田油菜免耕直播 | 第18-19页 |
·油菜免耕农艺要求 | 第19页 |
2 国内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概况 | 第19-20页 |
3 国内保护性耕作发展状况 | 第20页 |
4 国内外油菜免耕直播机的概况 | 第20-22页 |
5 国内外排种器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6 国内外开沟机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国外开沟机 | 第23-24页 |
·国内开沟机具研究 | 第24-26页 |
·铧式开沟机 | 第24页 |
·链齿式开沟机 | 第24-25页 |
·螺旋式开沟机 | 第25页 |
·圆盘式开沟机 | 第25-26页 |
·机具作业机理研究 | 第26页 |
7 研究意义 | 第26-27页 |
8 研究目的 | 第27页 |
9 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第二章 机具结构 | 第29-37页 |
1 总体结构 | 第29页 |
2 工作原理 | 第29页 |
3 2BYF-6型油菜免耕直播联合播种机主要技术参数 | 第29-30页 |
4 行走动力系统 | 第30页 |
5 排种、排肥系统 | 第30-31页 |
6 开沟覆土部件 | 第31-35页 |
·开沟器结构参数的确定 | 第32-34页 |
·刀片型号 | 第32-33页 |
·刀片选型 | 第33页 |
·刀片的布置原则 | 第33页 |
·刀盘转向的确定 | 第33-34页 |
·清沟机构 | 第34页 |
·挡土板 | 第34-35页 |
7 随动轮式仿形机构 | 第35页 |
8 声光监控系统 | 第35页 |
9 操作系统 | 第35页 |
10 传动系统 | 第35-36页 |
11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刀盘结构优化 | 第37-46页 |
1 刀盘体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37-38页 |
·刀盘体结构 | 第37页 |
·工作原理 | 第37-38页 |
2 优化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8-39页 |
·设计变量 | 第38-39页 |
·目标函数 | 第39页 |
3 约束条件 | 第39-42页 |
·开沟刀盘内孔直径 | 第39-40页 |
·安装刀片螺栓孔位置 | 第40-41页 |
·开沟刀盘外径 | 第41页 |
·刀片安装数量 | 第41-42页 |
4 MATLAB优化计算 | 第42-44页 |
5 优化后刀盘体结构 | 第44-45页 |
6 田间试验 | 第45页 |
7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排种器特征造型 | 第46-53页 |
1 偏心轮型孔轮式排种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特性 | 第46-47页 |
·偏心轮型孔轮式排种器的结构 | 第46页 |
·偏心轮型孔轮式排种器工作原理 | 第46-47页 |
2 基于特征的排种器零件参数化造型 | 第47-51页 |
·Solidwork基于特征的造型方法 | 第47-48页 |
·基于特征排种器零件的造型 | 第48-49页 |
·基于型孔轮的装配关联设计 | 第49-51页 |
3 爆炸视图和运动模拟 | 第51-52页 |
·创建爆炸视图 | 第51页 |
·动画模拟运动 | 第51-52页 |
4 二维工程图的生成 | 第52页 |
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排种器排种机理研究 | 第53-61页 |
1 排种理论分析 | 第53-59页 |
·充种机理 | 第53-57页 |
·种子向型孔靠近的力学分析 | 第53-55页 |
·种子充入型孔的力学分析 | 第55-56页 |
·充种极限速度 | 第56-57页 |
·护种过程种子运动与受力分析 | 第57-58页 |
·投种后种子下落运动分析 | 第58-59页 |
2 伤种机理 | 第59-60页 |
·装配、加工误差对伤种的影响 | 第59页 |
·挤压对破损率的影响 | 第59页 |
·护种环与内齿型孔轮焊合体对伤种的影响 | 第59-60页 |
3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排种性能试验研究 | 第61-74页 |
1 种子物理特性试验 | 第61-6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1页 |
·排种特性测定 | 第61页 |
·物理机械特性测定 | 第61-63页 |
2 排种器的工作原理 | 第63-64页 |
·排种器的结构 | 第63-64页 |
·排种器的工作过程 | 第64页 |
3 试验 | 第64-72页 |
·试验材料、试验地点 | 第64-65页 |
·试验设备 | 第65页 |
·多功能排种试验台 | 第65页 |
·偏心轮型孔轮式排种器 | 第65页 |
·游标卡尺 | 第65页 |
·手握数字转速表 | 第65页 |
·电子天平 | 第65页 |
·试验方法 | 第65-66页 |
·公顷播量的测定方法 | 第65-66页 |
·播种均匀性测定方法 | 第66页 |
·种子破碎率的测定方法 | 第66页 |
·试验数据分析 | 第66-72页 |
·排种器转速与播量的关系 | 第66-67页 |
·排种器转速与排种均匀性的关系 | 第67-70页 |
·排种器转速与破损率的关系 | 第70-71页 |
·排种器总排量稳定性、各行排量一致性分析 | 第71-72页 |
4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七章 土壤在刀片作用下的运动学分析 | 第74-99页 |
1 切土阶段 | 第74-80页 |
·旋转开沟器刀盘刀片的运动参数方程 | 第75-76页 |
·旋转开沟器刀盘刀片上任意点M的速度参数方程 | 第76-77页 |
·旋转开沟器刀盘刀片上任意点M的加速度参数方程 | 第77页 |
·旋转开沟器刀盘刀片的接触角α_k | 第77页 |
·旋转开沟器刀片切削土壤的单元垡片 | 第77-78页 |
·旋转开沟器刀片切削土垡的长度l | 第78-79页 |
·旋转开沟器刀片切削土壤的功耗 | 第79-80页 |
2 运土阶段土粒运动动力学分析 | 第80-97页 |
·坐标系建立 | 第80-82页 |
·土粒速度分析 | 第82-83页 |
·土粒加速度分析 | 第83-84页 |
·土粒受力分析 | 第84-85页 |
·土粒运动微分方程 | 第85页 |
·土粒运动学参数 | 第85-90页 |
·运土开始时刻相对运动方程 | 第85-86页 |
·土粒任意时刻相对运动方程 | 第86-87页 |
·土粒任意时刻相对运动速度 | 第87-88页 |
·土粒任意时刻相对运动加速度 | 第88页 |
·土粒任意时刻绝对运动速度 | 第88-89页 |
·土粒任意时刻绝对运动加速度 | 第89-90页 |
·初始条件下土粒任意时刻运动学参数 | 第90-92页 |
·积分常数求解 | 第90-91页 |
·初始条件的土粒相对运动位置 | 第91页 |
·初始条件的土粒相对运动速度 | 第91-92页 |
·初始条件的土粒绝对运动速度 | 第92页 |
·初始条件的土粒相对运动加速度 | 第92页 |
·土粒被抛出时刻的运动学参数 | 第92-96页 |
·土粒被抛出的条件 | 第92-94页 |
·土粒被抛出时的位置 | 第94页 |
·土粒被抛出时的速度 | 第94-96页 |
·抛土距离 | 第96-97页 |
3 讨论与分析 | 第97-98页 |
4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八章 土壤在挡土板作用下的运动学分析 | 第99-107页 |
1 建立坐标系 | 第99-100页 |
2 碰撞条件 | 第100-101页 |
3 碰撞点的确定 | 第101-103页 |
4 碰撞点土粒速度分析 | 第103-104页 |
5 碰撞后土粒的运动学参数 | 第104-105页 |
·碰撞后土粒的运动方程 | 第104页 |
·碰撞后土粒的运行时间 | 第104页 |
·碰撞后土粒的横向抛土宽度 | 第104-105页 |
6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第九章 免耕播种机田间性能试验 | 第107-124页 |
1 试验目的 | 第107页 |
2 试验注意事项 | 第107页 |
3 材料和方法 | 第107-114页 |
·试验样机 | 第107-108页 |
·测试仪器 | 第108页 |
·试验田 | 第108页 |
·试验方法 | 第108-114页 |
·留茬高度 | 第108页 |
·土壤含水率 | 第108-109页 |
·土壤坚实度 | 第109-110页 |
·土壤容重测定 | 第110-111页 |
·横向抛土距离 | 第111页 |
·沟深及其稳定性 | 第111-113页 |
·沟深 | 第111页 |
·行程的沟深平均值 | 第111-112页 |
·工况的沟深平均值 | 第112页 |
·行程的沟深标准差、变异系数和稳定系数 | 第112页 |
·工况的沟深标准差、变异系数和稳定性系数 | 第112-113页 |
·覆土厚度及其稳定性 | 第113页 |
·覆土率(coverage)cov% | 第113页 |
·横向抛土幅宽 | 第113页 |
·土壤细碎率(crushing) cru% | 第113-114页 |
4 单因素试验 | 第114-117页 |
·试验水平处理方法 | 第114-115页 |
·抛土距离试验结果分析 | 第115-117页 |
·沟深稳定性系数测试结果分析 | 第117页 |
·留茬高度对开沟性能的影响 | 第117页 |
5 多因素正交试验 | 第117-120页 |
·正交试验因素 | 第117-118页 |
·试验设计与结果 | 第118-119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119-120页 |
6 田间参数对开沟抛土性能影响 | 第120-122页 |
·试验设计 | 第120页 |
·试验方法 | 第120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120-122页 |
·土壤含水量与覆土状况 | 第121页 |
·土壤含水量与油菜出苗状况 | 第121-122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122页 |
7 本章小结 | 第122-124页 |
第十章 结论与讨论 | 第124-126页 |
1 结论 | 第124-125页 |
2 讨论 | 第125页 |
3 下一步研究设想 | 第125-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7页 |
主要符号 | 第137-138页 |
致谢 | 第138-139页 |
作者简介 | 第139-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