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 刑事附带民事精神损害赔偿概述 | 第11-17页 |
一、精神损害赔偿概述 | 第11-13页 |
(一) 精神损害的概念和性质 | 第11-12页 |
(二) 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和特征 | 第12-13页 |
二、我国民事、行政、刑事三大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 第13-14页 |
三、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理论依据 | 第14-17页 |
第二部分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刑事诉讼领域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规定 | 第17-21页 |
一、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概况 | 第17-18页 |
二、英美法系国家的立法概况 | 第18-19页 |
三、我国台湾地区立法 | 第19页 |
四、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分析和启示 | 第19-21页 |
第三部分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1-29页 |
一、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法律冲突 | 第21-25页 |
(一) 立法现状 | 第21-22页 |
(二) 现行立法存在的问题 | 第22-25页 |
二、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分歧 | 第25-26页 |
(一) 否定说 | 第25页 |
(二) 肯定说 | 第25-26页 |
三、我国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意义和必要性分析 | 第26-29页 |
(一) 确立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的需要 | 第26-27页 |
(二) 确立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对刑罚的功能会起补充作用,从而遏制犯罪行为的发生 | 第27页 |
(三) 建立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有利于刑事法律和民事法律之间的协调统一 | 第27-28页 |
(四) 是法治上和世界接轨的需要 | 第28-29页 |
第四部分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构筑 | 第29-36页 |
一、我国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可行性 | 第29-30页 |
(一) 理论上的可行性 | 第29页 |
(二) 司法实践中的可行性 | 第29-30页 |
二、确立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思路 | 第30-33页 |
(一)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主体 | 第30-31页 |
(二)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赔偿范围 | 第31-32页 |
(三)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 | 第32-33页 |
三、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完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 第33-36页 |
(一) 赔偿数额难以确定 | 第33-34页 |
(二) 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失衡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