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7页 |
| 图表目录 | 第7-8页 |
| 内容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1. 导论 | 第10-22页 |
|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10-12页 |
| ·相关的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5-17页 |
|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7-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9-22页 |
| 2. 家族企业权威传承:理论回顾与评析 | 第22-33页 |
| ·经济学理论认为:企业权威源于要素所有者讨价还价的能力 | 第22-25页 |
| ·社会学理论的权威观 | 第25-30页 |
| ·韦伯的三种权威形态观 | 第25-27页 |
| ·西蒙的职能权威观 | 第27-28页 |
| ·皮伯迪关于权威的综合观点 | 第28-30页 |
| ·理论评析与本文的观点 | 第30-33页 |
| 3. 中国传统继承模式的困境探析 | 第33-56页 |
| ·中国传统社会的继承制度 | 第33-37页 |
| ·诸子析产制度的形成与特点 | 第33-35页 |
| ·家产继承模式变迁的制度分析 | 第35-37页 |
| ·中国传统家族经济组织的权威传承 | 第37-42页 |
| ·财产均分:管理权争夺的基本起因 | 第37-39页 |
| ·代际传承中传统权威的消散 | 第39-42页 |
| ·近代家族经济组织继承模式探索 | 第42-56页 |
| ·同仁堂的合股共管制 | 第42-46页 |
| ·近代荣氏家族企业传承的探索 | 第46-56页 |
| 4. 日本家族企业传承制度的演进 | 第56-94页 |
| ·家督继承制的兴起 | 第56-61页 |
| ·“二元继承”向“一元继承”的转变 | 第56-58页 |
| ·家督继承的制度分析 | 第58-61页 |
| ·家督的选择与管理权威继承 | 第61-71页 |
| ·有任期的父权家长制 | 第61-63页 |
| ·模拟血缘制度与继承人的选择 | 第63-68页 |
| ·同族经营与管理权威的统一性 | 第68-71页 |
| ·明治维新后家族企业继承的创新 | 第71-84页 |
| ·日本职业经理人的兴起 | 第71-77页 |
| ·日本家族企业中职业经理人的概况 | 第77-84页 |
| ·战败后财阀的两权彻底分离 | 第84-88页 |
| ·日本家族经济组织(企业)管理权威传承的路径 | 第88-94页 |
| 5. 美国家族企业继承模式演进 | 第94-120页 |
| ·殖民地时期家产继承模式 | 第94-98页 |
| ·长子继承制的形成和特征 | 第94-96页 |
| ·遗嘱自由下平等继承制度的建立 | 第96-98页 |
| ·信托(基金会)对美国家族企业传承的影响 | 第98-106页 |
| ·股权信托:以 Kempner 家族企业为例 | 第98-103页 |
| ·信托和基金会制度的功能 | 第103-106页 |
| ·职业经理人的产生对传承制度的影响 | 第106-112页 |
| ·美国职业经理人的出现 | 第106-108页 |
| ·职业经理人制度在家族企业的应用 | 第108-112页 |
| ·美国家族企业传承模式的演变路径 | 第112-120页 |
| 6. 日、美的经验对我国家族企业继承制度的启示(结论) | 第120-131页 |
| ·继承制度对外部环境作适应性调整 | 第120-122页 |
| ·长子继承制有利于管理权威的传承 | 第122-123页 |
| ·把管理权交给有能力的人 | 第123-124页 |
|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 第124页 |
| ·中国当前家族企业继承的思考 | 第124-131页 |
| ·中国家族企业迎来继承制度创新的新形势 | 第125-126页 |
| ·对家族企业继承制度创新的几点建议 | 第126-1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1-142页 |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142-144页 |
| 致谢 | 第144-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