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问题 | 第10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1.3.1 对于私营企业的意义 | 第10-11页 |
1.3.2 对企业社会工作者的意义 | 第11页 |
1.3.3 对于企业社会工作学科的意义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2.1 企业社会工作 | 第13-14页 |
2.2 专业关系 | 第14-17页 |
2.2.1 对专业关系的认知 | 第14页 |
2.2.2 专业关系的基本要素 | 第14页 |
2.2.3 专业关系的悖论:双重关系 | 第14-16页 |
2.2.4 专业关系发展的西方实践 | 第16页 |
2.2.5 专业关系发展的中国实践 | 第16-17页 |
2.3 文献述评 | 第17-18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3.1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3.2 文献研究法 | 第19页 |
3.3 参与式观察法 | 第19页 |
3.4 无结构访谈 | 第19-21页 |
第四章 专业关系的建立实践 | 第21-26页 |
4.1 企业社会工作的主客体 | 第21-22页 |
4.2 关系运用-借助人情拓展 | 第22-23页 |
4.3 岗位嵌入-立足社工专业 | 第23-24页 |
4.4 服务员工-借助人际信任 | 第24-26页 |
第五章 专业关系建立的困境 | 第26-36页 |
5.1 发现困境 | 第26页 |
5.2 一般性的矛盾 | 第26-31页 |
5.2.1 专业关系与熟人关系 | 第26-28页 |
5.2.2 工具性与情感性 | 第28-29页 |
5.2.3 单一关系与双重关系 | 第29-30页 |
5.2.4 自愿关系与非自愿关系 | 第30-31页 |
5.3 特定性的矛盾 | 第31-36页 |
5.3.1 企业内部社会工作者:专业关系与同事关系 | 第32-33页 |
5.3.2 群团组织企业社会工作者:官方话语与民间认可 | 第33-34页 |
5.3.3 非营利组织专业企业社会工作者:发包方与执行方 | 第34-36页 |
第六章 企业社会工作建立专业关系的本土化 | 第36-42页 |
6.1 理论层面——本土性的专业关系 | 第36-39页 |
6.1.1 明确专业关系的界限 | 第37-38页 |
6.1.2 建立制度信任 | 第38-39页 |
6.2 实务层面——情境化的专业关系 | 第39-42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42-44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42-43页 |
7.2 贡献 | 第43页 |
7.3 不足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访谈提纲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