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不同类群骨干自交系的配合力效应及遗传分析
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8-13页 |
·发展玉米生产的重要性 | 第8-9页 |
·养分丰富,用途广泛 | 第8页 |
·优质工业原料 | 第8-9页 |
·配合力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配合力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配合力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亲本配合力与杂种优势 | 第11-13页 |
·产量性状的配合力效应、遗传和相关分析 | 第11-13页 |
·产量性状配合力效应分析 | 第11-12页 |
·产量性状的遗传和相关 | 第12-13页 |
2 引言 | 第13-14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4-15页 |
·试验设计 | 第14-15页 |
·田间调查和考种项目 | 第15页 |
·分析方法 | 第15页 |
·配合力分析 | 第15页 |
·遗传分析模型 | 第15页 |
·分析软件 | 第15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15-27页 |
·株高、穗位高的遗传效应分析 | 第15-18页 |
·杂交组合的株高、穗位高的显著性检验 | 第15-16页 |
·配合力分析 | 第16-18页 |
·配合力方差分析 | 第16页 |
·一般配合力分析 | 第16-17页 |
·特殊配合力和反交效应分析 | 第17-18页 |
·株高、穗位高的遗传参数估算 | 第18页 |
·产量构成因素的遗传效应分析 | 第18-27页 |
·不同组合的产量表现 | 第18-19页 |
·杂交组合的穗部性状的显著性检验 | 第19-20页 |
·配合力分析 | 第20-27页 |
·配合力方差分析 | 第20-21页 |
·一般配合力分析 | 第21-22页 |
·特殊配合力和反交效应分析 | 第22-26页 |
·穗部性状的遗传参数估算 | 第26-27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27-28页 |
·关于植株农艺性状的遗传 | 第27页 |
·供试自交系的育种潜力及利用途径 | 第27-28页 |
·加强对原始材料的整理和研究工作 | 第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0页 |
英文摘要 | 第30-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