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8页 |
导论 | 第8-45页 |
一、选题的缘由 | 第8-25页 |
(一) 政府创新的内涵及其中的关键问题 | 第9-12页 |
(二) 当代西方国家政府创新的价值取向 | 第12-17页 |
(三) 新世纪中国政府创新的价值取向定位 | 第17-19页 |
(四) 新世纪中国政府创新为什么要确立管理文明取向 | 第19-25页 |
二、本选题所涉及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25-40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5-32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32-40页 |
三、本选题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 | 第40-43页 |
(一) 本选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40页 |
(二)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40-41页 |
(三) 本选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41-43页 |
四、本选题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 | 第43-45页 |
(一) 本选题的研究方法 | 第43-44页 |
(二)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 | 第44-45页 |
第一章 新世纪中国政府创新取向标义:政府管理文明解析 | 第45-93页 |
一、政府管理的内涵及其文明意蕴 | 第45-69页 |
(一) 政府的含义及其本质属性 | 第45-53页 |
(二) 政府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 第53-57页 |
(三) 文明的科学界定 | 第57-63页 |
(四) 政府管理活动的文明价值 | 第63-69页 |
二、政府管理文明的内涵与特征 | 第69-80页 |
(一) 政府管理文明的内涵 | 第70-74页 |
(二) 政府管理文明的基本特征 | 第74-80页 |
三、政府管理文明的基本标志 | 第80-93页 |
(一) 政府管理文明标志性要素 | 第81-88页 |
(二) 政府管理文明标志性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 | 第88-93页 |
第二章 新世纪中国政府创新取向的动力系统:政府管理文明建设动力场分析 | 第93-122页 |
一、政府创新动力系统基本结构因素 | 第93-100页 |
(一) 自然生态环境动力因素 | 第94-95页 |
(二) 社会经济环境动力因素 | 第95-97页 |
(三) 社会政治环境动力因素 | 第97-98页 |
(四) 社会文化环境动力因素 | 第98-99页 |
(五) 国际社会环境动力因素 | 第99-100页 |
二、政府管理文明建设动力场作用机理 | 第100-107页 |
(一) 政府管理文明动力场作用机理形成的根据 | 第101-103页 |
(二) 政府管理文明动力场作用机理的基本内容 | 第103-107页 |
三、新世纪中国政府管理文明动力场的新特点与新要求 | 第107-122页 |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体系建设全面推进 | 第107-108页 |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渐趋完善 | 第108-112页 |
(三) 世界贸易组织运行机制全面展开 | 第112-115页 |
(四)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 第115-118页 |
(五) 社会信息化和知识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 第118-122页 |
第三章 新世纪中国政府创新的实践基础:政府管理文明建设现实性分析 | 第122-166页 |
一、走向管理文明的中国政府改革与创新历程 | 第122-139页 |
(一) 中共“十三大”前后的政府改革与创新的主要内容 | 第123-128页 |
(二) 中共“十四大”以后的政府改革与创新的主要内容 | 第128-131页 |
(三) 中共“十五大”之后的政府改革与创新的主要内容 | 第131-135页 |
(四) 中共“十六大”以后的政府改革与创新的主要内容 | 第135-139页 |
二、管理文明视角下中国政府改革与创新的成效与特征 | 第139-156页 |
(一) 中国政府管理文明建设的主要成效 | 第139-150页 |
(二) 中国政府管理文明建设的基本特征 | 第150-156页 |
三、新世纪中国政府管理文明建设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156-166页 |
(一) 有关政府管理主体资质问题 | 第157-161页 |
(二) 有关政府管理行为的制度化法律化程度问题 | 第161-163页 |
(三) 有关政府管理文明的价值基础及其社会化问题 | 第163-166页 |
第四章 新世纪中国政府创新对策选择:政府管理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与途径 | 第166-215页 |
一、新世纪中国政府管理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 | 第166-173页 |
(一) 基本目标定位:高能优态服务型政府 | 第166-168页 |
(二) 基本目标要点:高能优态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 第168-173页 |
二、新世纪中国政府管理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 | 第173-215页 |
(一) 不断创新政府管理理念,夯实政府管理文明建设的价值基础 | 第174-191页 |
(二) 以提升政府管理能力为核心,不断优化政府管理主体资质.. | 第191-201页 |
(三) 不断健全和完善政府管理规范,提升政府管理行为的良善度 | 第201-215页 |
结论 | 第215-2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21-23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相关成果 | 第230-231页 |
论文摘要 | 第231-234页 |
ABSTRACT | 第234-238页 |
后记 | 第2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