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一、行政调解制度的概念分析与发展背景 | 第14-24页 |
(一) 行政调解的概念解析 | 第14-17页 |
1、调解的内涵与特征 | 第14页 |
2、行政调解的内涵分析 | 第14-17页 |
(二) 我国行政调解制度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发展状况 | 第17-20页 |
1、我国行政调解制度的社会背景 | 第18页 |
2、历史上有关官府调解的梳理 | 第18-19页 |
3、当代行政调解制度的发展环境 | 第19-20页 |
(三) 国外行政调解制度的发展与借鉴 | 第20-24页 |
1、国外行政调解相关制度的发展特点 | 第20-21页 |
2、国外行政调解相关制度的背景与借鉴 | 第21-24页 |
二、行政调解制度的现状分析与法理基础 | 第24-34页 |
(一) 行政调解制度的立法与运行现状 | 第24-28页 |
1、行政调解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24-25页 |
2、行政调解制度的运行现状 | 第25-28页 |
(二) 行政调解制度的法理基础 | 第28-34页 |
1、行政调解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28-30页 |
2、行政调解制度与其他行政制度的比较 | 第30-31页 |
3、"三位一体"大调解体系中的行政调解 | 第31-34页 |
三、行政调解制度的法价值分析 | 第34-43页 |
(一) 调和社会矛盾,实现高效行政管理目的 | 第34-36页 |
1、重塑秩序理念,化解社会矛盾 | 第34-35页 |
2、提高行政效能,节约行政管理成本 | 第35-36页 |
(二) 协调利益冲突,寻求多元利益的动态平衡 | 第36-38页 |
1、我国现阶段利益协调的需求 | 第37-38页 |
2、行政调解协调利益的优越性 | 第38页 |
(三) 转变政府职能,塑造责任政府形象 | 第38-43页 |
1、法的强制力变化与政府职能的转变 | 第38-40页 |
2、改善管理方式以塑造责任政府形象 | 第40-43页 |
四、完善行政调解制度的法律构想 | 第43-51页 |
(一) 设立一般性的行政调解法律规范 | 第43-46页 |
1、行政调解原则的规定 | 第43-44页 |
2、明确行政调解的范围和效力 | 第44-45页 |
3、规制程序性问题 | 第45-46页 |
(二) 完善行政过程中的调解机制 | 第46-48页 |
1、提高服务意识,加强监管义务 | 第46-47页 |
2、依职权启动行政调解的限制 | 第47-48页 |
3、引导和规制行政管理模式 | 第48页 |
(三) 完善特定行政调解机制 | 第48-51页 |
1、加强对调解组织及人员的优化与审查 | 第48-49页 |
2、清晰法律授权组织的经济来源 | 第49页 |
3、规制救济与赔偿问题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个人情况及联系方式 | 第56-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