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菌类(食用菌)论文--褶伞菌论文

浅黄色金针菇子实体颜色表达的初探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前言第9-19页
 一、白化现象和金针菇子实体的颜色第9-12页
  1 颜色和白化现象第9-10页
  2 食用菌中的白化现象第10页
  3 金针菇的白色菌种第10-12页
 二、金针菇的遗传研究与其子实体的颜色表达第12-15页
  1 金针菇的生活史第12-13页
  2 金针菇的粉孢子单核化和核比例的偏差(先导核和从属核)第13-14页
  3 FQ-PCR技术的发展第14-15页
  4 金针菇子实体颜色的研究第15页
 三、实验计划第15-19页
  1 金针菇子实体颜色控制因子与浅黄色菌株的颜色表达第15-16页
  2 浅黄色菌株中两种单核拷贝数比例的探索第16-19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9-29页
 一、材料第19-22页
  (一) 仪器第19页
  (二) 试剂第19-21页
  (三) 材料第21-22页
 二、方法第22-29页
  (一) 金针菇原生质体单核化第22-23页
  (二) 浅黄色菌株的获得第23页
  (三) 出菇实验第23-24页
  (四) FQ-PCR双标准曲线的构建第24-27页
  (五) FQ-PCR测定浅黄色菌株中白色单核含量第27-29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9-47页
 (一) 原生质体单核化情况第29-32页
  1 单核菌落的获取第29-30页
  2 原生质体单核化获得的两种单核体的比较第30-32页
 (二) 单核体出菇实验结果第32-35页
  1 单核体的选择和出菇第32-34页
  2 黄色单核子实体颜色观察第34-35页
 (三) 第一轮杂交获得的浅黄色菌株的出菇情况和子实体的颜色观察第35-38页
  1 浅黄色菌株的出菇时间第35页
  2 浅黄色菌株的子实体颜色观察第35-38页
 (四) 第二轮杂交获得的浅黄色菌株出菇后的子实体颜色观察第38-41页
 (五) FQ-PCR双标准曲线的构建情况第41-45页
  1 白色标记的扩增结果第41页
  2 定量PCR引物的常规PCR的扩增结果第41-43页
  3 质粒的构建第43页
  4 定量标准曲线的构建第43-44页
  5 样品DNA的稀释浓度第44页
  6 3个白色单核的白色标记的拷贝数第44-45页
 (六) 杂合子菌株中白色核含量的测定结果第45-47页
第四章 讨论第47-50页
 (一) 浅黄色金针菇子实体的颜色表达和进一步研究第47-48页
  1 环境条件的控制第47页
  2 浅黄色过渡色的形成第47-48页
  3 进一步的研究第48页
 (二) FQ-PCR结果的讨论第48-49页
  1 FQ-PCR技术的影响因素第48页
  2 实验的误差控制第48-49页
  3 污染第49页
 (三) 浅黄色菌株中黄白核数量比例和颜色表达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文中所用缩写第54-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完善刑事技术部门的激励机制
下一篇:罗曼·波兰斯基电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