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义利思想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1 导论 | 第10-12页 |
·选题的依据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本文的主要观点 | 第12页 |
2 义利思想的概念及其内涵 | 第12-16页 |
·义利、义利关系 | 第12-14页 |
·义利思想 | 第14页 |
·义利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 第14页 |
·义利思想的内涵 | 第14-16页 |
3 先秦各学派的义利思想 | 第16-26页 |
·儒家的义利思想 | 第16-22页 |
·孔子的义利观 | 第16-17页 |
·孟子的义利观 | 第17-19页 |
·荀子的义利思想 | 第19-22页 |
·墨家的义利思想 | 第22-23页 |
·墨家"交利论"的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墨家义利思想的主要特点 | 第23页 |
·道家的义利思想 | 第23-25页 |
·道家义利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道家义利思想的主要特点 | 第24-25页 |
·法家的义利思想 | 第25-26页 |
·法家义利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5-26页 |
·法家义利思想的主要特点 | 第26页 |
4 秦汉至明清义利思想演变 | 第26-33页 |
·汉代以后占统治地位的义利思想 | 第26-28页 |
·董仲舒"正其谊而不谋其利"的义利观 | 第27页 |
·程颢、程颐的"存义去利"义利思想 | 第27-28页 |
·汉代以来与占统治地位义利思想相异的义利思想 | 第28-33页 |
·司马迁"利民、富民"的义利思想 | 第28-30页 |
·白居易"利民、利天下"的义利观 | 第30页 |
·李觏"义利双行、以利统义"的义利观 | 第30-31页 |
·王安石"以义理财"的义利思想 | 第31-32页 |
·叶适"讲求实效,注重功利"的义利观 | 第32-33页 |
·清代以来的义利思想 | 第33页 |
5 中国古代义利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 | 第33-35页 |
·中国古代义利思想的主要特点 | 第33-34页 |
·中国近代义利思想的主要变化 | 第34-35页 |
6 传统义利思想的启示与树立社会主义的义利观 | 第35-42页 |
·传统义利思想的启示 | 第36页 |
·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必要性 | 第36-37页 |
·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的主要途径 | 第37-42页 |
·把坚持三个文明和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结合起来 | 第37页 |
·把依法治国和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结合起来 | 第37-38页 |
·把完善各项机制和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结合起来 | 第38-40页 |
·把宣传教育同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结合起来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5页 |